金华日报4月9日讯(记者 楼盼 文/摄)造房子离不开混凝土,施工现场,搅拌沙石、水泥的场景很常见。然而,现场搅拌会产生废水、扬尘、噪音等环境污染。2012年金华出台规定,禁止大工地现场制作混凝土。由此,预拌混凝土行业应运而生。
由于预拌混凝土行业环保意识不强,生产过程中还是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自2016年起,金华在预拌混凝土行业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经过两年多的提升改造,截至2018年底,全市42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全面完成清洁生产提升改造。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预拌混凝土企业,探究他们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秘诀。
废水零排放扬尘全收集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浙江天石建材有限公司位于磐安县新渥街道后力村。4月2日,这家企业的地面上除了雨水,几乎看不到废渣废水。
天石建材的生产区域构成并不复杂,正中央是一幢主机楼,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搅拌斗。在电脑调控下,水泥、添加剂等原料通过管道加入搅拌斗。主机楼后方是一条传输带,将沙石原料输送至搅拌斗。一辆辆满载混凝土的运输车从主机楼驶出后,驾驶员会在洗车池停下,用水将漏斗上的混凝土冲洗干净。随后,车辆在驶离公司大门时,洗车台会喷出水柱清洗车身。
“我们公司目前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控制了扬尘污染,水资源还能循环利用,去年获得金华市混凝土行业综合评定第一名。”该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厉琴钢坦言,2014年天石建材成立之初,公司环保意识并不强,没有建造主机楼,生产车间是露天的,废水、粉尘、噪音污染不可避免。2016年,在磐安县散装办指导下,天石建材投入400余万元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去年1月,该公司被评为省级预拌混凝土清洁生产达标企业。
在截流沟前,废水还是浑浊的,往前走到沉淀池,经过压滤留渣,剩余的水变清进入回收利用池。这样的沉淀池在该公司地下有8个。“我们每天生产需要300吨水,产生的150吨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厉琴钢说,为了控制扬尘,除了自动清洗车辆外,厂区内部每半小时自动喷淋一次。搅拌机和水泥仓上方,也有除尘设备采集扬尘。
在天石建材销售部负责人陈天看来,尽管清洁生产改造的投入不会带来直接收入,但无形的效益不容小觑。“以前我们被环保部门查到问题,就要停业整顿。现在企业没毛病,生产也不会耽搁,而且还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技改投入非常值得。”陈天说,去年天石建材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
大型料仓节约土地 建筑固废变成宝贝
位于金东区澧浦镇的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去年4月投产预拌混凝土生产线,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扬尘全收集、资源循环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天城建的料仓是全密封的筒仓,数量有10个,每个筒仓能容纳2000吨原料。这种筒仓不仅环保无污染,还节约了大量土地。
更厉害的是,中天城建利用建筑固废生产预拌混凝土。“我们的研发团队攻克了用再生材料制作低标号混凝土的技术难题,能确保C15混凝土的稳定性和硬度。”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胡显锋说,建筑固废循环利用后尽管达不到天然矿石的硬度,不过利用建筑固废生产的低标号混凝土可以用于非结构性地面垫层浇筑,市场需求量不小。目前,该公司C15混凝土的产量占预拌混凝土总量的20%。
“科技进步使得建筑固废循环利用变为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从源头减少了环境污染。”胡显锋说,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发C30标号以下的混凝土使用再生材料。一旦研发成功,就将具备用建筑固废建造楼房的技术条件。除了再生混凝土生产线,中天城建还拥有建筑垃圾破碎生产线、再生水稳材料生产线、再生砖制品生产线,通过这些生产线,每年可处置100万吨建筑垃圾,将其转化为透水砖、植草砖、挡土墙砖等不同用途的砖块,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规划”变“实景” 清洁生产水平提升
近年来,金华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目前,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已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现有预拌混凝土企业42家,主要生产C15~C60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年设计产能约2600万立方米。
前些年,由于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存在原材料露天堆放、废水直接排放、废料直接填埋等清洁生产问题。而且,多数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布局在城乡接合部,有的甚至在城区,厂区内林立着水泥、粉煤灰等大型储罐,生产所用的石子、黄沙、水泥等大宗原材料和混凝土产品运输频繁,且数量巨大,道路上抛撒滴漏现象严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群众反映强烈。
2016年,省商务厅、省建设厅、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以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在预拌混凝土行业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为了积极响应清洁化生产的新要求,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大胆尝试,要求新建企业必须建设环保站,改建企业必须按照环保站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去年,推进预拌混凝土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和绿色转型升级被列入“市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截至2018年底,全市42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全面完成清洁生产提升改造(其中7家迁建改造),全行业做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污水、雨水不出厂,沙石、污泥全循环,危废委托全处置、污染排放全达标,清洁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市散装办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进行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混凝土企业布局,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