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植根沃土中 花开高新区
2019年05月27日 09:48:21 来源: 义乌商报 记者 黄克庭

  混合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所有制形式。将混合所有制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对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办学活力、提升教育水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秉承“学校办在产业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理念,探索“政校企”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并于2017年5月24日和义乌光电高新区管委会成功联手,正式创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义乌信息光电学院。该学院虽然创建时间不长,但其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成效已经得到了初步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其办学优势还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混合制”办学,有助于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自从国家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以来,职业学校尽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但“产”与“教”、“校”与“企”之间“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而解决“两张皮”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出一条使校企成为一个整体的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新路。

  为此,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深入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进行交流考察,通过对华灿光电、瑞丰光电等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达成合作意向,且顺利地和义乌光电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成立“义乌信息光电学院”。

  “义乌信息光电学院”挂牌后,“校政企”三方随即成立了由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浙江义乌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高新区相关企业代表为成员的理事会。理事会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混合制”联合办学项目的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混合制”联合办学项目的相关制度、机制;确定“混合制”联合办学项目的实施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在理事会的顶层设计下,实施了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实训设备以及企业提供导师、学校提供师资的模式。高新区主要负责统筹学院和园区企业劳务用工对接;浙江义乌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相关资产监管;学校负责运营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及日常管理。

  由此,“政校企”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的分工与合作得到了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也得到了厘清,企业由以前校企合作中的“客体”,变成了跟学校一样的“主体”,承担着跟学校一样的责任与义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提高,校企合作自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混合制”办学,有助于双师力量进一步增强

  “混合制”办学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建立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产业园区的义乌信息光电学院,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双环境”优势,和参与“混合制”办学的企业一起全力打造新型学徒制“双导师”师资团队。

  首先是明确合作中的分工,即学校教师主要承担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带领学生在校内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练习;企业师傅则承担学徒在企业的实训教学任务,并定期到校给学生讲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典型案例。

  其次是搭建新型学徒制“导师”队伍的阶梯培养和提升平台,即引导鼓励“学校导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各类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其专业化素质、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岗位生产技能等;针对“企业导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共同参与学校各类教学活动,熟悉教学环境,着力培养其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

  另外,校企双方还逐步实现了“身份互认、角色互通”,即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企业根据需求,聘请学校专业教师担任相关部门副总经理、副总管,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深造,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由企业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校企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或增设相关专业,广泛征求校内外学者教授和企业专家意见,充分调研论证,最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一切从“真实”出发,带来的是“真实”的变化。工程师进入学校,拿起了教鞭;教师来到了企业,在一线接受锤炼。一支双师型队伍迅速成型。教师们拿到的科研项目也逐渐增多。

  “混合制”办学,有助于学生素质进一步提升

  “混合所有制”学校建成后,校企成了办学的“双主体”,学生也拥有了在校是学生、在企是准员工的“双重身份”。也正是由于这特殊的“双重身份”,学生素质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因为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学生所学技能和企业岗位需求是一致的,因此教学是“以业定教”,即摆脱学科知识体系束缚,依据企业工作结构确立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把岗位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工作需要什么本领,教师就传授什么技能。由此,校方“变招生为招工”,为学生对口就业提供保障;企业“变招工为招生”,借学校育人优势,为自己“批量生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双方的共建、共管和共育。

  义乌信息光电学院推行的“六共同”、“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训、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打造校企育人共同体;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目前,学校已与园区内产业链上的华灿光电、英特来光电、瑞丰光电、爱康等企业签订了“协同培养”协议,由学校提供理论教学,企业提供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在企业内完成),进行弹性学分制的“小精尖”(小班化教学、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培育高端技能尖子)办学、“定制化”(订单班、冠名班)培养。三年后,学生毕业可获得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和中职文凭,并走上精准定制的产业链上某个企业的某个岗位,以满足产业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义乌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标签: 混合所有制;义乌;办学;混合制;学校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