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剪纸翻飞乱弹嘈杂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浦江非遗传薪
2019年08月28日 09:46:35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周诺金

11.jpg

浙江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小团队

  浙江在线8月2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周诺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时代的转变过程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面临着没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问题。今年暑期,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小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当地对浦江剪纸与浦江乱弹这两种手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22.jpg

浦江剪纸

  剪纸翻飞

  年近80岁老人奔波高校为非遗传薪

  浦江剪纸是浙江省的一种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但是,剪纸千千万万,又为何称为浦江的呢?这和清代的戏曲脱不了干系,那时戏曲在浦江形成一具特色,并在后来被称为浦江乱弹,戏曲中的人物也被当地人选作为剪纸题材。之后,独特的戏曲风格的剪裁逐渐孕育出了灵性,最终成为了剪纸的一大流派——浦江剪纸。

  2019年6月29日,赴浦江调研民间传统手艺小分队前往了浦江剪纸手艺人——吴善增老先生的家中。吴善增老先生是一名国家级剪纸传承人,曾获世人诸多好评。其中,文化人士裘国樑先生曾高赞道:“年近八十的吴善增先生自觉而艰难地守望,默默无闻地坚持在保护、传承和弘扬浦江剪纸艺术的第一线。”吴老先生的家仿佛是一个剪纸的世界,每间屋子都充满了剪纸的身影,无论是墙上、桌上、柜子上、床上,还是挂着、贴着的都是剪纸工艺品。抬头看房间的墙上还有许多剪纸型的彩灯,异常美丽!

  在采访中,吴老师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了浦江剪纸的历史、剪纸图案背后的文化,以及他自己的剪纸经历。并且耄耋之年的吴老先生不但参与了杭州G20的剪纸艺术,如今还积极在各大学校进行教学。

  原来,剪纸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内涵,一张有灵魂的剪纸出现的背后更是细致的观察、千万的经历和巧练的手技!

333.jpg

浦江乱弹

  乱弹嘈杂

  为推广殚思竭虑谋创新

  浦江乱弹是婺剧的主要声腔之一,由吹拉弹敲诸多乐器组成,初期以“菜篮曲”为基础,作用于婚丧礼仪和祭神类活动,后配合坐唱居于舞台之上。当时风靡多地,但如今却少有人知晓。

  2019年6月30日,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郭春娟的带领下前往浦江乱弹艺人表演地。十多位技艺高超的老师们在一起弹奏的浦江乱弹,气势恢宏,鼓点和乐曲直击人的心灵,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欢喜雀跃,台下一片沸腾,各乐器组相互映衬,旋律主次分明,慢板、快板处理得恰到好处,急板乐段更是博得群众声声叫好。

  小分队的成员们也借此机会对浦江乱弹的传承人进行了采访,浦江乱弹的历史久远,而它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达。但演奏者却也对乱弹这份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深深的担忧,希望能采取乐曲的创新和演奏方式的创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能享受这份乐曲!

  环境会变化,建设会发展,人类在延续,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传统文化被影响也是必然。但任其泯灭却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作为!这里是浦江,这里有你不知道的文化传统,这里有你不了解的故事内涵!

标签: 浦江;剪纸;乱弹;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hnews/201908/W020190828400653366147.jpg

剪纸翻飞乱弹嘈杂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浦江非遗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