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擦亮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
2020年11月14日 07:06:3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听雨 徐贤飞 叶梦婷

  浙江在线11月13日电 (记者 沈听雨 徐贤飞 叶梦婷) 11月13日,“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金华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召开。现场举行了“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等授牌仪式,“远古中华第一村”也正式揭牌。11月14日,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还将针对上山文化及稻作农业起源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上山文化,距今11000年至8500年,代表着浙江万年文化之源。2000年,在浦江县黄宅镇一个叫上山的台地上,上山遗址横空出世,揭开了长江下游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面貌。2006年,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被正式命名为“上山文化”。至今,我省已经在浦江、义乌、嵊州、龙游、永康等地发现上山文化遗址19处,成为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亲历了上山文化发现和研究的整个过程,他告诉记者:“上山文化对探索研究中国早期文化意义重大。”

  在浦江上山遗址首次发掘出土的夹炭陶片里,就发现了稻米遗存,上山人将碾碎的稻壳及稻叶掺和在陶土中制作陶器。根据对陶片中的谷壳进行分析发现,稻壳中保留的部分小穗轴出现折断痕迹,且陶片中稻叶、谷壳并存,属于“割穗”收获的伴生现象,这说明上山稻米同时具备驯化和野生的双重特征,上山人已经出现了稻的栽培行为。同时,在出土的石片、石磨盘等器物上,也发现了上山人收割、加工稻谷等证据。蒋乐平表示:“这些发现为上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提供了迄今最为完整的证据链。”

  此外,上山文化遗址还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告别洞穴生活方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发掘,上山遗址早期已经有了数量较多的柱洞遗迹和带沟槽基础的房址,到了中晚期,我们还在义乌桥头遗址等地发现了环壕聚落以及大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彩陶。”蒋乐平告诉记者,中国目前发现的距今万年以上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以洞穴遗址类型为主,而上山文化遗址则证明了上山人开始从“洞穴”走向“旷野”,说明了距今1万年前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初级村落”,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的最早例证之一,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

  今年是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作为上山遗址发现地,浦江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上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07年,浦江就启动了上山遗址保护和利用工程。2016年,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2017年,浦江又成立了上山遗址博物馆。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11月12日晚,上山文化19处遗址所在地的相关部门还在浦江召开了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通过并发布了《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浦江宣言》和《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章程》,共同研究、保护、传承上山文化。

  接下来,浦江将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18处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地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上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宣传,擦亮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省建设“重要窗口”增添文化色彩。

标签: 责任编辑: 郭海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擦亮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