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金华:狠抓首位战略 补齐人才和科技短板
2021年02月23日 08:09:27 来源: 金华日报

  “十四五”大幕开启,金华市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摆在“九市建设”之首,把“人才科技攻坚”行动摆在“四攻坚四争先”行动之首,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首位战略。如何补足科技、人才短板,提升金华市创新发展能力,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能力强弱,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与发展质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金华市把实施科技创新作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关键之举。

  但就目前情况看,科技创新对金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上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平台能级不高等问题。金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短板、谋新求变。

  政府的支持引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对此,市人大代表蒋晓萌建议金华市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给企业研发奖励政策时,兼顾行业特性,充分调动区域内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推动科技创新,要打造一批大平台。以浙中科创大走廊为例,作为集成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带动了金华市科技创新发展。但目前来看,浙中科创大走廊的交通辐射圈尚未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有待提升,共建共享机制还不成熟。

  对此,市政协委员徐旭水提议做好“科技+生态”文章,建设“科创人才之家”等共享交流空间,大力开发文创产业,让浙中科创大走廊更具影响力;做好“科技+共享”的文章,精准对接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协同联动,实现区域内抱团发展,区域外协同发展。

  市人大代表单旦阳建议以浙中科创大走廊为依托,建设浙中科创策源地;引进培养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营造崇尚创新社会氛围,更好打造经济增长极。

  推动科技创新,不仅要练好内功,更要扩充视野、向外借力。近年来,依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助力,金华市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如何更好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民建金华市委会提议,在加强主体培育,调整完善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政策、改进完善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应强化平台支撑,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的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加大省、市级科技孵化器以及众创空间建设培育力度,提升创新平台能级。

  加大引才用才育才力度

  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支撑。金华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要打造民营经济强市和双循环发展先行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引才用才育才力度。

  眼下,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各地纷纷上演“抢人”大战。其间,很多一、二线城市普遍降低了人才引进及落户门槛,提高引才政策扶持力度,金华市引进人才方面的压力与难度逐年增大。

  对此,市人大代表陈全建议金华市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引进策略,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针对市域范围内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等,制定低门槛的落户政策,鼓励毕业生就地择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稳定、长期、专业的人才队伍。

  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技术工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金华市中小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转型中,旧设备的技术改造、智能化设备的运维等工作,都需要以高技能技术工人作依托。市人大代表毛群英建议加快建设地方高技能人才库,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选出人才进入人才库,并将人才库信息为所有企业共享。

  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全国各地政府重视,金华市也不例外。但由于金华市缺少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专业与市场融合效果不理想,以及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建设能力还相对欠缺,所培养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成福提议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出资,共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机制共建、政策共商、多元共治、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开放融合平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学校专业方向调整和学生核心职业素养培育开展交流研讨,确保协同育人平台高效运转。此外,政府应出台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与激励政策,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金华出人才,如何用好这些人才?还有待进一步破题。对此,市政协委员张春阳希望金华市深挖金华籍人才“富矿”,将人才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比如,可以建设世界金华人自贸创新园,以人才的集聚带动项目、产业的集聚。

  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近年来,金华市从城市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出发,出台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但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制造业大市,目前,金华市仍面临产业结构“低散乱”、传统产业占比高等问题短板,必须集中精力抓转型。

  市政协委员应阔提议加强项目规划和政策引导,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对生产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进行补贴,示范先行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从目前来看,企业科技创新不足、科创投入偏低,依然是金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短板。为此,市政协委员施润锦提议金华市优化科技政策,聚焦需求,针对性引导创新,梯次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创新体系支撑;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全面融合;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的优质环境,以厚植科技创新底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批大项目、大平台来带动。东阳“万亩千亿”平台是高能级新产业平台,建成后将有力引领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平台建设遭遇一定阻力。为此,市人大代表卢雁红建议金华市加大支持力度,向省发改委申报更多要素支持,加快平台建设步伐。

  与工业转型升级相比,金华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对此,市政协委员释昌乐希望金华市重视农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引进优良新品种,优化调整种养殖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推广适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并建立长效指导机制。同时,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创品牌、树名牌,走市场化发展道路。

标签: 金华市;人才;科技创新;市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 冯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金华:狠抓首位战略 补齐人才和科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