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一件71年前毕业证书,解密婺城这所名校的“红色根脉”!红色基因传承让学校走前列更优秀
2021年04月20日 21:37:41 来源: 婺城融媒 记者 傅伟炎

  “学生叶瑾系浙江省金华县人,现年十六岁,在本校初中科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

  这是一本八婺女中的毕业证书,尽管时间跨度71年,但保存依旧十分完好。证书上贴着毕业生叶瑾本人的相片,落款是八婺女中校长李清华,时间是1950年1月。

  近日,省特级教师、金华四中校长童桂恒第一次见到这张历经岁月洗礼、微微泛黄的毕业证书时,便感觉到这件71年前的老物件意义非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件校史上最早的毕业证书的发现,特别有意义,也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

  金华四中是一所创办近百年的名校,它的前身八婺女中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学校由共产党人所创立,有着一段传奇的“红色根脉”。

  1 见证名校的“红色根脉”

  记者了解到,这件证书,见证了金华四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该校的前身就是八婺女中。在那个年代,八婺女中在党的指引下创立,筚路蓝缕,发展壮大。

  “金华四中有着一段光辉的创校史、办学史,学校的创办与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渊源,四中校史、金华党史两者有很多交集。”近日,在金华四中校史馆,校长童桂恒如数家珍,向大家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校史。

  时间回溯到1925年,这是金华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千家驹、钱兆鹏等人在省立七中建立中共金华支部,这是金华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也就在这一年,八婺女中创办。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社会上重男轻女,特别是女子上中学受教育相当困难。金华公学只有省立七中和金华县立中学两所,都不招收女生。虽有一所教会创办的成美女中,但收费较高,寻常百姓难以承受。送女孩子继续上学是众家长压在心头的一桩大事。兴办女学的呼声此起彼伏。于是,中共金华支部钱兆鹏、千家驹等党员联合进步教师呼吁“男女平等,收回教育权”。

  (初创时八婺女中的校门)

  为此,千家驹、钱兆鹏和严行、何遇隆等进步青年四处奔走,联络省立七中金华籍的进步教师,以省立七中的名义,于1925年8月召开金属八县在金开明人士联席会议,决定借用八县公款,创办八婺联合女子中学,并推举金品黄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兼首任校长。1925年10月1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招收首批女学生共65名。从此,金华有了第一所共产党人创办的女子中学。历史,将中共金华支部和八婺女中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解放后八婺女中的校徽)

  “受当时条件限制,学校无场地、无教师、无经费,可以称得上是‘三无’学校。”童桂恒说,尽管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但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主动、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没有教学场地,就借用破旧的火神殿作为教室,没有专职教师,由当时一些省立七中进步老师义务兼课,没有报酬。学生用的书桌、课本、练习簿,也都是募捐来的。校舍紧张,金品黄还腾出自己在酒坊巷的房子作为师生宿舍。为感谢老师们的义务奉献精神,每逢学期末、端午、中秋等节日,他还自掏腰包设宴款待教师。

  “当年八婺女中的很多老师都是义务兼课,没有酬劳,体现了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学习环境如此恶劣,老师勤于教学,学生刻苦学习,可见学校的师德学风也非常好。”童桂恒说。

  2 师德学风传承至今

  创校后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段时期,八婺女中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与一般中学相同的课程外,学校尤其注重实践,另设有家事科,包括缝纫、农事、烹饪等课程,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当时的八婺女中不仅学风正,而且教学方法比较先进,办学成绩也比较突出。”童桂恒介绍说,在教学中,学校采用“启发式、问答式和演讲式”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一次毕业生会考,并作成绩展览参与评比,在全省各中学中名列前茅。

  随后,日军全面侵华,多次出动战机轰炸金华。为确保师生安全,学校曾两度停办,也曾迁往金东的琐园村、东阳的马鞍山村坚持办学。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学生们以祠堂为寝室,茅棚为教室,庙宇为饭厅,度过了一段流亡办学的岁月。学校附设战时民众学校妇女班、暑期补习班。师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踊跃参与金华县联合抗日演讲团宣传抗日,并缝制衣物等支援前线。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才迁回原址。

  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金华军管会在八婺女中举办中学教师学习班。在学习结束时,军管会指派参加学习的李清华接管八婺女中,负责招收新生和动员旧生回校入学等工作。此后,她担任校长达23年之久,成为八婺女中任期最长的校长。此次发现的那张毕业证书,就是由李清华签发的,字迹清晰娟秀。

  1963年,学校迁到了市区兰溪门外西峰寺背,也就是现今金华四中的位置。从1966年开始增招男生,改名金华二初。4年后,最终改名为金华四中。也就是说,八婺女中存在了约40年。它随着时代的变迁潮起潮落,虽几经沧桑,几度磨难,但当年女中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气神一直传承至今。在四眼井时,八婺女中曾有一扇校门很出名,名叫“桃李之门”,其中含义不言而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

  金华二中退休语文教师李元在《老金华记忆:老学堂》一书中提及: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八婺女中的体育成绩在全省首屈一指。“1930年,姜瑞华在省运会上百米赛跑项目中夺冠,金雪雁获跳高亚军,方雪贞获跳远季军;1947年,在浙江省先烈杯女子篮球赛上,八婺女中队夺冠……”体育成绩较突出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李元一家与八婺女中颇有渊源。不仅大姐是女中早期毕业生,老伴罗碧华也曾是八婺女中学生。每天上学,都要从通济桥走到四眼井,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从来都没有迟到过。罗碧华记得,那些年,在四眼井常常能看到成群结队抬水挑水的女学生,大家说笑嬉闹,成为金华城里一道靓丽风景;在学校,她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唱《采茶舞曲》,还获了奖。

  3 擦亮优学婺城幸福城金名片

  弹指一挥间,已经96年了。再过四年,金华四中也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作为金华市首家初中教育集团,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战略,坚持走“学生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了“知心教育、篮球田径、学科竞赛”三大特色教育品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优秀毕业生,涌现了黄河、华宁、陈美兰、倪捷等一大批才俊,学校优良的学风、优秀的教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这几年,学校在校长童桂恒为首的校领导班子带领下,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学校初创时的艰苦奋斗精神,金华四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发展跑出了加速度。学校践行优美校园环境也是教学质量、也是竞争力软实力的理念,推进校园提档,遍栽花木,抬头见绿,移步见景,校园环境更加养眼,既具颜值,更添气质。新建了教学楼和实验楼,校园实现扩容升级,设施日益完善,不断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强化素质教育,坚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全面发展,体艺蓬勃向上,中考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用一张张高分答卷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今天的金华四中,变美了、变大了、变强了,成为省内闻名遐迩的名校,成为“优学婺城•幸福城”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该校在校园一角设置了一面党史墙,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展示中共金华支部与八婺女中的渊源,展示学校的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校史馆里陈列着八婺女中一系列老物件,如校舍图、学校史略原件等,还有许多老照片。在这里,师生们多了一个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党史、校史学习,让大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八婺女中,这是金华第一所由共产党人倡议创办的女子中学,与党的这份深厚渊源,让我们倍感自豪、更增添信心力量。”童桂恒感慨地说,金华四中的根脉是红色的,我们一定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攻坚争先、拼搏实干,把学校建设得更好,做强四中教育品牌,擦亮“优学婺城•幸福城”金名片。


标签: 责任编辑: 张筱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hnews/202104/W020210420780990995906.jpg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一件71年前毕业证书,解密婺城这所名校的“红色根脉”!红色基因传承让学校走前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