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的行程,对姚宝熙来说很特别——回母校,给年龄差70岁的近百名学弟学妹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受邀参加由金华市委宣传部主办,金华日报社、金华发布、兰溪一中承办的“木寸心 赤子情”兰溪一中思政星课堂活动,姚宝熙答应得很爽快,他想回母校看看。
上午9时不到,姚宝熙乘车出发。车刚到兰溪一中门口,坐在后排的他迫不及待开了窗,探头张望。时隔5年,踏足母校兰溪一中,回忆汹涌。这是他21岁高中毕业后第二次“回家”,上一回是在母校80周年校庆前。
“这是我最大最大的希望”
兰溪一中的阶梯教室里,提前到场的姚宝熙看着崭新会场说,这样的条件,是自己上学时想都不敢想的。
姚宝熙坚持不上主席台,“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以真名,站在母校师生面前。5年前,兰溪一中80周年校庆,被校方的诚意打动,他在设立“木寸”奖助学基金的7年后,首次透露真名,并在校庆前到访学校。
兰溪一中副校长郑伟新回忆,当时,姚宝熙坚持在校庆前回学校,而且坚持校史馆介绍“木寸”奖学金时不透露真名。“他说不想出风头,就想回来看看学校的变化”。
记者带去了当天的《金华日报》。看着本报整版刊发的深度报道《“木寸”之心 人间大爱》,老人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哇,这么大版面!”
姚宝熙还特地放了5份《金华日报》,说:“我要把它们珍藏起来。”
当天的《金华日报》成了学子们的生动教材。他们认真翻阅,看到动人处,还拿出笔作笔记。
“你们知道‘木寸’吗?”
“知道,在新闻上看到过。”一个男生举手说,“但那时看到的很简单,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全面地了解姚老的故事。”
当报纸上那张可爱、可亲的笑脸来到身边,台下的高一学生们自发鼓起掌来。
“真是大型‘追星’现场了。”有学生笑着与同学打趣。
“这是我第二次回母校,见到这么多学弟学妹,真高兴。”这是姚宝熙的开场白。他说,“我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把握青春最好的时光努力学习,而且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是‘三好’”。
“听他叫我们学弟学妹,忽然有点想落泪。”人群中,有人小声说。
“我们兰一中走出去很多人才,比如‘人民英雄’陈薇,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榜样。”姚宝熙说着,有些不好意思,补了一句:“同她相比,我是不值得一提的,来给你们上课‘献丑’了。”
教室里,很安静,只听见音响里传出姚宝熙略带沙哑的声音。学生们都沉默了,有人扶了扶眼镜,还有人拿出了笔,在日记本上写下些什么。
姚宝熙寄语青年:“你们真的要好好学习,现在条件这么好。学好本领,攻克尖端科技,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话到动容处,他站了起来,提高嗓音,“这是我最大最大的希望,谢谢大家。”说完,他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掌声,经久不息。
86岁与16岁的走心对话
把课堂交给86岁的“木寸”与这群16岁的高一学生,这对组合之间,自然地展开了一段走心对话。提问方是稚气的学子,回答者是老学长姚宝熙。
“这么多年来,默默无闻捐献1500万元巨款,是什么动力支持你?”高一(5)班的徐嘉璐第一个举手。
“动力就是,希望我们一代比一代好。”姚宝熙说,自己的这点钱是微小到不能再微小的力量,但即便是一寸木头也有自己的用处。“一寸木头也会是宝。中国的14亿人民团结起来,人人做一点,力量就大了。”他希望大家可以回馈社会,为国家多作贡献。
“为什么您自己如此节约,却这么慷慨地把钱捐出来?”高一(6)班的蒋乐欣问。
“不值一提”,再次出现在姚宝熙的回答中。他说,自己捐的这点钱,与捐资百亿的大企业家、爱心人士不能相提并论,“我做这么一点,算什么呢?不算什么。”
蒋乐欣觉得,这一课让她懂得了年轻人应该追求什么,“常怀感恩之心,追求精神富有”。
经历过战火、改革、发展,80多年时代巨浪的洗礼,姚宝熙觉得,如今的生活已经足够优渥。“我像你们这么大时,早上的稀饭里,几乎是没有米粒的,盛上一碗,碗里清到可以照镜子……现在的我,已经非常非常知足。”
“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捐献,是一件很难的事。”高一(6)班的章子妍问,“这么多年,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中途是否曾有动摇?又是怎样坚定决心的?”
姚宝熙回应:“想干的事,肯定不会犹豫,而且一定要把它干好。要么不干,但如果你说出来了要干,再苦再难也要把它完成,绝不能失信于人,做人信誉是很重要的。”
互动不过5分钟,走心对话,金句连连,掌声一次又一次,回响在初夏的校园里,也激荡在学生们心里。
种下一颗颗“木寸”之心
“追星”这个词,频繁地在学生中被讨论。这群00后的Z时代少年说,自己的人生观在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上被刷新、被重塑。
见到姚宝熙,高一(5)班的童欣媛觉得格外亲切。“高一入学时,我就在校史馆里读到过‘木寸’的故事,但那时,我不知道他是谁,更不会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质朴、亲切的邻家爷爷。”她说,姚老做了那么多了不起的事,却如此轻描淡写。
“这是我第一次追星,这才是我们年轻人应该追的星。”身边的徐嘉璐插话,自己不追星,但这一次她还是想用“追星”这个词来表达对姚宝熙老人的敬佩。“这就是好人的样子。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
如何回报?两个16岁的女孩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刚入学时,同学间曾开玩笑说,学校的楼太旧了,以后等我们有能力了,要给学校盖楼。”徐嘉璐笑着说,这个曾经的玩笑话,好像在今天成了大家内心共同的“小目标”。“努力做像他一样的人,去实现这个愿望,应该就是回报姚老最好的方式”。
“他的话很朴素,但每一句都相当有冲击力。”章子妍说,姚宝熙短短几句话,就让她“泪目”了。“现在,我正面临高一分班,有时会迷茫、烦躁;将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遇到很多人生抉择的时刻。姚老的话,让我终身受益,这堂特殊的思政课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汪湘怡曾与奶奶一起到过兰溪老年宫,当时,她并不知道“木寸”的故事。这一次,见到姚宝熙,她眼前忽然闪过一个词——“伟大”。“我曾在课本上,很多次读到过伟大这个词,那时候我觉得‘伟大的人’离我很远。今天,我忽然懂得了伟大是什么,伟大的人是怎样的,也知道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严凯和胡瀚文来自高一(6)班,两个男孩全程都很安静,但他们的笔记本已记录得密密麻麻。他们说,这是人生阶段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课,“姚老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聆听,在反思自己,更多的还有直戳内心的感动”。
昨天,全程参与姚宝熙老人事迹采访的金报“青梅”宣讲团代表,还在思政星课堂分享采访体会。兰溪一中学子深受鼓舞:“木寸心,赤子情,姚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