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同样的资源要素,配置给不同的企业会产生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两者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让资源要素流向效益最高的地方是最理想的配置方法。
平湖市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9300万元建设的年产300万件(套)游戏装生产线项目,最近正式结顶了。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在平湖,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服装、箱包等传统产业新增用地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为何依爱夫能获得新项目建设的土地?原来,该企业在平湖市开展的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连续多年获得A类企业的评定,而且在2015年评价中排在了服装行业第一位。按照《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推进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的意见》相关精神,A类企业用地需求得到优先保障,因此当企业作出扩大产能的决定后,所需的19.2亩土地很快批了下来。
依爱夫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尝到了甜头,而平湖市某建材企业对此却有着切肤之痛。据悉,该企业在综合绩效评价中已连续两年被评定为D类企业。按照规定,D类企业在资源使用上支付的是惩罚性价格,而连续被评为D类的企业支付的惩罚性价格会更高。仅以用电为例,按照去年用电量来推算,该企业今年需缴纳差别化电费950万元,这对于企业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如何让资源要素择善而从?早在2012年,平湖市就开始了相关探索。当时平湖对规上工业企业按照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COD排放等指标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A(鼓励发展类)、B(自我提升类)、C(帮扶改造类)、D(低效落后类)四大类。2014年3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决定将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放在平湖。改革试点过程中,考虑到土地资源是平湖最稀缺的资源要素,最能体现土地利用效率的亩产效益逐渐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被突出。同时,改革还将综合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到资源要素的配置过程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高,可享受最优厚的税收、用电、用水等政策,而如果综合绩效评价低,在使用资源要素时,企业就得付出比平时更高的价格,若连续3年被评为D类,将被列入当年的企业淘汰名单。
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对后进企业究竟有多大触动,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平湖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该市共征收差别化电价1165.8万元,差别化水价52.3万元,164家企业进行了排污权申购或续购,合计交易金额1679.7万元。
对资源要素实行差别化配置,既激励了像依爱夫这样的优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激发了落后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像上述那家建材企业,面对越来越高的资源要素使用成本,不得不思考怎么摘掉“D类”企业的帽子。为提升亩均效益,该企业打算将40亩闲置的土地腾退出去,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就如何降低能耗,企业正筹划着打出节能降耗的组合拳。
倒逼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转型。平湖市经信局综合经济科科长陈家立告诉记者,近几年通过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平湖市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得更快也更好了,2015年平湖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实缴税收22.27万元,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亩均增加值81.2万元,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58万元,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