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2日讯 “上个月,在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刚刚结束一场新的培训,像这样的培训每年都会有好几次,面向不同人群。”近日,秀洲区文化馆副馆长杨海萍向记者道出了秀洲农民画长久以来保持旺盛创作生命力的秘诀——开展梯队建设,挖掘原创作者。
诞生于1983年的农民画已走过“而立之年”,30多年来,既有像缪惠新这样从秀洲农民画诞生之初一直坚持年年出新作品的“领军人物”,也有像油车港镇“十姐妹”、“四朵金花”这样多产的重点创作者,还有像各中小学美术老师这样的骨干创作者。自2000年以来,区文化馆坚持面向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活动,以梯队建设的方式确保这支队伍长盛不衰。
截至目前,秀洲区共有6个省级艺术品牌,其中3个品牌和美术有关,分别是“秀洲农民画”、“农民版画社”和“‘十姐妹’农民画团队”。其中,“十姐妹”是油车港镇合心村的12名农村妇女组成的一支农民画团队,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已年过七旬,最小的也有50多岁,接触农民画时间最长的有六七年了,这支诞生于农村的农民画团队,创作的作品主题都来源于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而她们“成名”的背后,是区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的付出。
杨海萍告诉记者,为方便农民学画画,美术辅导老师通常自己驾车深入基层,到农家与农民画创作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期间,美术辅导老师与农民画创作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最有意义的是,在指导创作过程中,左邻右舍常常会投来好奇的目光,从而挖掘一批新的创作者。
记者了解到,在视觉艺术方面,秀洲区践行“普及+提高”的理念。作为“第一梯队”的农民画“领军人物”组建了8个农民画个人画室,他们既自己创作,也招收徒弟,把秀洲民间视觉艺术发扬光大。“第二梯队”的重点创作者则注重创作指导和采风,一年又一年接连不断的农民画培训班和美术干部下基层辅导活动,也提升了农民画创作者们的技巧水平。此外,这些创作者每年都有机会外出采风,参观各种各样的画展,开拓视野,激发创作灵感。“第三梯队”中的骨干创作者中小学美术老师则承担着培养农民画后备人才的任务,在青少年中普及秀洲农民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