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穿行在秀洲这座现代化田园新城间,那一座座融人文景观、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如一抹春风,为广大村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给养之外,也成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之所。
彰显“建、管、用、育”的秀洲机制
秀洲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始终坚持因村制宜,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并钻研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秀洲机制,积极打造具有浙北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形象。今年,更是以创建省农村文化礼堂先进区为契机,以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韵”的农村文化礼堂“秀文化”品牌为着力点,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文化礼堂“建”成后,如何引入源头活水,注入源源动力?秀洲区做起了“管”字文章,将理事会管理模式纳入对文化礼堂的管理,实行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制,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管理,让村民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主人。
油车港镇澄溪村是秀洲区首批推行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制的试点之一,从2015年就开始推行这项制度。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力介绍,文化礼堂理事会成员平时承担三大任务: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日常管理;积极落实文化礼堂“星期日”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招募一名或若干名文化专管员长期指导礼堂民俗文化、文明礼仪和文体休闲活动;实施文化活动社团制,牵头组建多个兴趣小组或社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理事会负责制的推出,让农村文化礼堂自我管理更加规范、阵地功能更加巩固,也让干群间、村民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提升村民民主自治能力。
在秀洲区文化礼堂的“建、管、用、育”过程中,还涌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年,一大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主动为文化礼堂建设添砖加瓦,一大群文艺人才主动成为文化礼堂的“智库”。他们的无私奉献,不仅惠泽乡梓,更收获了群众口碑。秀洲区让各类人才人尽其“用”,将一座座文化礼堂“育”成村庄里的一个个精神文化地标。
新塍镇天福村的袁丽红是秀洲区农村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之一,从日常管理到活动策划,从财务收支到对外联络,农村文化礼堂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汗水。平时,她要为村里的锣鼓队准备器材和服装,要联系各部门和单位为村民开展科普讲座,还要撰写文化礼堂活动每月主题活动的策划稿……“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到了暑假,我们还要为村里的孩子们策划夏令营,每年都会有几十项活动,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活动的参加。”她说。在秀洲,每个村都有像袁丽红一样活跃在基层文化建设第一线的文化专管员,引导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参与到文化礼堂活动中来。
走进画乡秀洲的文化殿堂
提到秀洲文化,已有30多年历史的秀洲农民画无疑是最具鲜明特色的一张“金名片”,渗透在全区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农村文化礼堂也不例外。为全面发挥秀洲农民画基地优势,使农民画与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功能有机融合,秀洲区立足地域特色,提炼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用农民画精筑文化礼堂,扮靓秀洲文化地标。
农民画定格乡村记忆,增强礼堂情感认同的“温”度;农民画涵育乡村礼仪,提升礼堂教化的“高”度。秀洲区文化礼堂特别定制了“画乡秀洲”logo,并推行农民画“定制版”活动菜单,组织开展农民画知识讲座、创作辅导、展览展示、创意设计等系列活动,凸显画乡文化。各镇、街道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以农民画文化墙装点艺术村道,以带有寓意的感性画面表达村民的所思所想,以农民画这个秀洲独有的载体传承地域文化,彰显文化礼堂的生活化、本土化和内在化特质,避免文化礼堂建设的千篇一律。
秀洲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民画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的特点,将乡村礼仪和习俗在农民中普及,从而把文化礼堂打造成涵育乡村礼仪、传播传统美德的文明阵地。人们看到,油车港镇池湾村文化礼堂长廊里,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农民画,将村民身边的凡人善举表现得栩栩如生;王江泾镇长虹村文化礼堂内,以墙绘形式呈现的迎新祈福礼、新婚礼、祝寿礼、开门礼等“乡村十礼”,将传统礼仪渲染得淋漓尽致……
据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有了前几年的文化礼堂建设基础,今后秀洲区将更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线路的融合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韵”,不断提升新建农村文化礼堂档次。
在弘扬秀洲农民画特色的基础上,秀洲区文化礼堂建设还引入了乡贤文化。乡贤是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也是乡味浓、接地气的“乡土教材”,更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记住乡愁的精神纽带,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先进性以及榜样力、亲和力、凝聚力。
油车港镇胜丰村村民张金泉是当地一位知名农民画家。在胜丰村的文化礼堂,陈列着33幅饱含深情的“张金泉农民画”,村民们能在这些作品中领略80多年的村史,从旧社会的颠沛流离到新社会的和谐美满,一个个场景在张金泉的笔下得到还原。这33幅作品创作历时两年多,完工装裱后上墙展览,大气磅礴的200米长卷无声地向村民们述说历史变迁,彰显精神力量。
感悟村民喜爱的精神家园
经过前期的孕育和建设,遍布全区的49家农村文化礼堂已经初显成效,每个村的文化礼堂都成为全民所向的精神家园。如今,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更像是一条社会治理的精神纽带,帮助村民打开心结,在潜移默化间,党的声音在农民群众中入脑入耳、深入人心。
走进王江泾镇洪典村文化礼堂,犹如来到一个世外桃源,这座文化礼堂坐落于美丽乡村沿线的牛头湖,周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鸟水榭一应俱全。从洪典村的“入相园”出发,只见水乡民俗馆张开热情的怀抱,展示着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农耕文化物品、婚丧嫁娶物品以及非遗传承人制作的民俗文化物品。
“荷塘叶色、水墨洪典”是洪典村特有的人文景观,“最美妈妈”吴菊萍是土生土长的洪典人。洪典村充分发扬这两大特质,将文化礼堂装扮得有声有色。穿过牛头湖进入水生植物园,园内荣誉墙和先锋文化长廊展示了洪典村的新风尚,更成为引导村民文明生活、提升村民精神素养的载体。“最美妈妈”吴菊萍以及其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被挂在礼堂墙上醒目的位置,此外,村民们还能从墙上看到一整年的文化活动安排。
洪典村党支部书记夏黎萍认为,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改变一个村,洪典村农村文化礼堂应运而生。在这里,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祈福迎新礼等因季而作,让人在参与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在新塍镇天福村的文化礼堂,腊八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融入了文化礼堂建设。今年初以来,天福村文化礼堂策划了腊八暖心活动、迎清明民俗文化节、乡村邻里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每个月我们会在农村文化礼堂至少安排一场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娱生活。”天福村党总支书记吕中祥表示。在他的带领下,天福村文化礼堂逐渐实现农村养老模式从“小家庭养老”到文化礼堂“大文化养老”的华丽转身。
眼下,秀洲区农村文化礼堂已经从前3年的建设成长期,转入“十三五”的持续发展期,其“精神家园”的功效越来越显著。通过培育文化队伍,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活力,让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身有所憩、心有所寄。
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让“村嫂摄影队”、“乡村妈妈排舞队”等村民们自发组建的文艺团队以文化礼堂为“舞台”,在给当地村民奉献精彩演出的同时,不断唱响“主旋律”,为秀洲的群众文化建设作贡献。这些文艺团队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礼堂从单纯文化活动场所向综合精神家园的转变,使文化礼堂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靓点纷呈
王店镇国庆村文化礼堂
国庆村文化礼堂建于2016年,总面积787平方米。文化礼堂内有礼堂、道德讲堂、图书室(书法室)、电子阅览室(春泥活动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康复室)等基本功能室,还有国庆农民画社、村嫂摄影沙龙、老姚工作室、电商展陈室、电商洽谈室和电商摄影室等特色功能室。外建文化长廊、农民公园、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排舞广场、健身点等,户外文体活动场地3000多平方米。
依托毗邻嘉兴现代物流园的地理优势,国庆村50%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电商经营,该村正在积极打造电商文化新农村。礼堂内的电商展陈馆展示了国庆村电商发展的历程和未来发展的愿景,也展示了在其中脱颖而出的本村电商明星。电商洽谈室为村民的电商业务洽谈交流提供了场所,电商摄影室更是为一些正在起步阶段的电商从业村民解决了实际需求。
国庆村文化礼堂以尊重传统、提显内涵、合理包装、适时创新为原则,大力推进“乡村十礼”进礼堂。同时,文化礼堂也催生了村嫂摄影队,发展至今涵盖“老中青”三代村嫂,她们用原本握锄头的双手拿起了相机,把镜头对准身边的普通村民,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关注着身边群众的幸福生活,记录着新农村进程的点点滴滴,一幅幅优美的作品充满了朝气,呈现原生态农村,令人回味无穷。
新塍镇潘家浜村文化礼堂
潘家浜村文化礼堂建于2016年,总面积1386平方米。礼堂乡村风格浓郁,凸显乡闲和复古元素。一楼设有礼堂和家宴中心,二楼设有管理员办公室、文体(志愿)队伍活动室、娱乐活动室、少儿活动室、乒乓球室、乡闲书法社、乡闲书吧和农耕文化展示馆。
文化礼堂建立后,实行常年开放式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民俗、礼仪、宣讲、春泥护花、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举办各类特色活动,深入推进“星期日活动”,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文化走亲、送戏下乡等大型演出。充分利用各活动室功能,开展各类比赛和交流活动。潘家浜村已连续3年在文化礼堂举办“村晚”,群众自发参与,所有节目都由老百姓自编自演,其中的说唱表演讲述了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生动形象的表演引发了强烈共鸣。
潘家浜村文化礼堂还根据本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营造“民风淳朴、居民互助、相处和谐、关系融洽”的氛围,努力把文化礼堂建设成集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教育普及为一体的农民精神家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