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在嘉善可谓源远流长,已然成为一种地域文化基因。近年来,嘉善县始终将“善文化”品牌培育融入到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中,大力挖掘和培育以“善文化”为核心的地方人文精神,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常态化提供精神内涵和文化滋养,打造以“善文化”为特色的浙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嘉善样本”。
目前,嘉善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9家,覆盖70%的村民,形成了“勤和缪家”、“花样江家”、“善美和合”、“美丽洪溪”、“幸福桃源”等一批“善文化”特质鲜明、可学可看可示范的农村文化礼堂阵地,基本实现了文化礼堂“门常开、人常来”的常红常火现象。
深化“善的挖掘”机制 打造“富民安民”的文化礼堂
坐落在田间地头的每个文化礼堂,都凝聚着一方的精气神,并因文化特质而灵动起来。打造“善文化·道德讲堂”;将“了凡·善基金”奖励机制和农村“道德积分卡”管理制度融入文化活动;开展新年迎新祈福礼、重阳敬老礼、青年成人礼、新兵壮行礼等形式多样的文化礼仪……记者看到,在传统礼仪活动中进一步提升百姓的文化素质、文明素养,进一步弘扬“善文化”,已成为嘉善县文化礼堂内容建设的核心。
近年来,嘉善县深挖“善文化”基因植入文化礼堂建设“五年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领,构筑“1+4”建设保障体系,实现“1+N”矩阵发展布局,不断增强文化礼堂“富民安民”的阵地功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农村文化礼堂长效化建设道路。
红菱村文化礼堂是目前西塘镇人气最旺的文化礼堂之一。2013年建设之初,该文化礼堂建设就与美丽乡村民生福祉、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建设的核心项目同步推进。记者了解到,红菱村文化礼堂建设投入182万元,其中县镇奖补90万元。而嘉善县每年落实300万至500万元的奖补资金用于文化礼堂建设,确保运行经费5万元以上,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截至目前,该县财政已补贴1371万元、镇(街道)已投入1780万元用于文化礼堂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缪家村文化礼堂是由原农贸市场改建而成的,这里扩建了文化一条街、春泥乐园、门球场、室外舞台、党员先锋站、灯光球场和二期家宴中心、农民创业中心等阵地,实现便民服务综合体与文化礼堂的融合。在嘉善,文化礼堂纷纷做好融合“+”的文章,实现了“大礼堂”矩阵发展布局,推动阵地功能的提档升级,覆盖全年龄段、不同群体范围。
道德讲堂是文化礼堂弘扬“善文化”的主要载体。嘉善县探索县域道德文明传承的创新模式,成立善文化·道德讲堂联盟组织,建立“总堂+分堂”联动机制,将“善文化”作为道德讲堂独特的“文化代码”,实现全县232个道德讲堂共话文明新风常态化、系列化和主题化,使得善基因可学可看可示范,激发蕴藏在村民心底的道德情感。
深化“善的实践”机制 打造“自治有序”的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建起来后,更要用好、管好。在嘉善县的各个文化礼堂中,通过建立“大驻堂”格局和全面推广“理事会”制度,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共享共用,建立定期驻堂、自我管理、有岗有责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力规范了文化礼堂“自治有序”的精细管理。
罗星街道和合文化礼堂是文化礼堂“大驻堂”的发源地。起初是由县文联下属协会组织驻堂服务和文艺社团驻堂服务,后来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了志愿者驻堂、文化大使驻堂、结对单位驻堂、共建企业驻堂、社会机构驻堂等“大驻堂”格局,并向全县文化礼堂推广。
“‘大驻堂’模式丰富了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推动了礼堂文化培育和创新。”据嘉善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改善整合了20多个部门的文化资源,开展“七个一批”进文化礼堂活动,合力推行“大菜单式配送”,为农民提供菜单式、点单式和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姚庄镇桃源新邨文化礼堂所在地是新型农民集聚区,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就面临谁用谁管谁出资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桃源新邨成立了理事会,由10个集聚村的村民代表和20名文艺骨干组成,对文化礼堂的活动、管理、服务、资金保障等进行管理运行,搭建了一个村民文化自治的新平台。
如今,“理事会负责制”已在嘉善县各个文化礼堂中推广,通过广泛吸纳群众性组织的代表、乡贤达人、文化能人和支持基层文化建设的热心人士等加入理事会,增强了各村对该集聚区的主人翁地位和归属感,做到了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文化阵地的管理运行也更接地气了。
此外,嘉善县还推动文化下派员和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两员”队伍全覆盖,每个文化礼堂配备1名专职管理员,出台专职管理员管理考核办法,打通专管员上升渠道和淘汰机制,形成了“能上能下、有岗有人”的绩效考核模式。据悉,嘉善现共有126名专管员,每年都有招聘劝退。
深化“善的教化”机制 打造“生活着”的文化礼堂
听讲座、看图书、跳排舞、拉家常……如今,嘉善县一座座别具一格的文化礼堂,不仅成为美丽乡村的一个个风景,更成为农民一个个心灵归宿,发挥着“善文化”的教育感化作用。
按照“文化礼堂花开四季”的要求,嘉善县制定了《嘉善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指导目录》,以“幸福欢乐在礼堂”、“民俗礼仪在礼堂”、“身边最美在礼堂”、“素质提升在礼堂”四大系列90项子活动为参照,各文化礼堂精心编制年度活动计划,使得村民能够做到普及性活动“天天参与”、个性化服务“周周定制”、主题性活动“月月策划”,在持续参与活动中做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2016年,全县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活动1158场次,近20万人次参与。
为增强文化礼堂“聚人气”功能,嘉善县还推出文化礼堂村民参与活动积分激励机制,设立文化积分银行。在和合文化礼堂的“春泥乐园”,孩子们通过参加“学海拾贝”看书答题活动赢取积分,当选“小小环保员”、“小小善行者”、“小小宣传员”。该负责人表示,对村民在文化礼堂所有阵地参与的每一次文体活动进行积分激励,激发村民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礼堂活动中去,实现村民普遍参与礼堂活动,打造村民活动共同体。
与此同时,嘉善县还精心打造县级层面的文化礼堂服务总菜单,设置“善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行“大菜单式配送”,探索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模式绩效考评,激发社会力量推动文化礼堂门常开、人常来。
例如,魏中村文化礼堂通过引入一家民办非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文化礼堂,制定了《服务合约》。两年来,该文化礼堂承办和举办活动1056场次,形成了周三大舞台、周末戏曲苑、公益电影天天放、文化积分银行等品牌。
深化“善的弘扬”机制 打造“精神充盈”的文化礼堂
在和合文化礼堂,小辈双手抱拳、向长辈行“吉拜礼”,长辈开心地分发糖果、祝愿晚辈健康成长;在罗星街道魏南文化礼堂,全省首个“社区少年宫”每年的青少年“善文化节”,为社区青少年寻善根、扬善行、树善风、立善志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陶庄村文化礼堂,结合《了凡四训》弘扬“善文化”,引导村民“人心向善”……“文化礼堂展示和传承了优秀文化,村里的文化气息更浓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了。”居民李贵荣感慨地说。
嘉善县文化礼堂建设注重融合当地乡风民俗文化特质,建立文化传承、文明塑形、最美弘扬的持续培育机制,创设新年尝新礼、孝亲敬老礼、新媳妇孝敬礼、新兵壮行礼等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传统礼仪活动,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打造文化礼堂“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惠通村文化礼堂每年由村道德评议团推选最具榜样力量的“慈孝家庭”,通过礼仪活动展示各自新家庭慈孝礼仪文化,帮助新媳妇了解惠通习俗,更快地融入到村民大家庭,彰显婆媳和睦、家庭和谐的美德。
依托文化礼堂乡风文明的评比机制,树村规民约,立家规传家训,设善行义举榜,嘉善县村风民风不断改善。洪溪村以前是嘉善有名的“上访村”,村风民风彪悍。文化礼堂建成后,该村通过村晚平台拉家常、续乡情,用宣传文化的柔性管理服务手段调和村民的矛盾。如今,洪溪村成为了全省有名的和谐村。
依托村级网站、镇村简报和“三务”公开信息平台等阵地和文化礼堂展陈展示廊、馆、墙等阵地,嘉善县全方位挖掘和展示身边的善人善事、先进模范和崇学向善榜样,实施道德新风培育工程,筑牢文化礼堂“善之魂”。
靓点纷呈
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文化礼堂
作为全省12个农村基层“文化礼堂”示范点之一的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文化礼堂,以“勤和缪家”为主题,这里的“一堂三室”、“一厅四廊”为村民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技能培训、文化展示提供了充足的场所,也成为了弘扬“善文化”、培育良好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
缪家村文化礼堂最让村民骄傲的是,这里设有一个“习近平与缪家”专题展室,记录了200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缪家村那段弥足珍贵的记忆。村民们期盼通过这样的形式留住那美好的时刻,更希望习总书记能再来缪家村走走看看。
嘉善县罗星街道和合文化礼堂
嘉善县罗星街道和合文化礼堂总面积1380平方米,按照“两堂八廊一厅五室一园一场”的要求建设,以“地嘉人善、敬业争先”的善文化为核心,内设能容纳近200人的和合礼堂(小剧院)。该文化礼堂不仅开设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还设置了“善味图书室”,成为一个劝善的场所。
和合文化礼堂率先实行文化礼堂驻堂制,成立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文化礼堂的管理运行,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文化礼堂注重“一总四合”的制度建设,即宣传文化员总负责,运用好文艺团队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一社区一品团队、百姓需求队伍4支队伍,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年年有村晚”的文化盛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