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雨红 记者 陈培华 县委报道组 李刚 范冰洁) 垃圾分类,80岁的农民王张荣已不陌生。家住海盐县通元镇滕泾村的王张荣每次出门倒垃圾都会拎两个袋子,将菜叶、果皮等扔进绿色垃圾桶,再将塑料袋、可乐瓶扔进黄色垃圾桶。这些菜叶果皮在不远处的镇垃圾处理站,将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
一分一变,折射的是海盐垃圾减量分类的成效。今年以来,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海盐县全面启动垃圾减量分类三年行动,以农村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基层实际、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垃圾减量分类的路子。据统计,一季度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23%。
垃圾减量,分类是第一步。服装企业较多的乡镇,设立打包站专门收集边角料;对于建设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每个村开辟集中堆放点;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垃圾,以会不会烂为标准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观念“铺路”。一份红糖、三份新鲜果皮、再加十份水……海盐妇联进村入户办课堂,教授怎么把厨余垃圾变成酵素。让农民体验垃圾生态利用的奥秘。目前,全县已培训制作环保酵素人数达9.7万余人,覆盖家庭比例达90.1%。海盐还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党员示范引领行动;全县团员青年投身垃圾减量分类行动;学校“小手拉大手”垃圾减量分类动员活动,培养孩子垃圾分类意识。
变废为宝,助力垃圾减量。海盐探索开展生活垃圾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分拣减量,有效利用可腐烂垃圾,对农业垃圾进行循环处置。餐厨垃圾经处理后,最终变成无味的有机肥,重量只有原来的15%。目前,全县已建成了5个处置终端,日处理能力为9.3吨,另有10个处置点在建。
据了解,今年海盐在全县深入推行“人人减少垃圾、户户分类垃圾、可腐烂垃圾不出村、不可腐烂垃圾分类处置”行动,同时,推广农户源头分拣、村镇保洁员二次分拣等机制,确保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