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得分从86.73分提高到91.09分!这是市整治办今年每月开展巡查暗访考核以来,全市70个镇(街道)取得的成绩。
去年,全省启动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使小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在我市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全市70个镇(街道)梳理排出三年整治项目2189个,总投资160.33亿元。截至6月25日,全市整治项目累计开工1704项,开工率达77.84%;累计竣工605项,竣工率27.64%;完成投资77.73亿元,项目形象进度48.48%。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驻镇规划师制度、路长制、“鲜花公约”、城镇管理服务外包、长效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修旧如旧……在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嘉兴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念好了“先”“久”“长”三字诀。
“先”字诀:规划先行 谋定后动
考察一个小城镇首先要看规划,规划科学就是最大的效益。
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应志敏告诉记者,在整治工作中,嘉兴坚持精致规划,强调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扣好第一颗扣子”,注重规划协调、风貌管控、经济实用、统筹指导,确保整治工作精准实施。今年1月底前,我市70个镇(街道)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今年,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第一个现场会——规划设计工作现场会就选择在我市召开。之所以选择在嘉兴,用省住建厅厅长项永丹在现场会上的讲话来说,是因为“如何做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规划设计这篇文章,嘉兴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无论是进度还是质量,嘉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余建忠说,在今年的47例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规划方案中,嘉兴入选了5例,并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好的蓝图更需要好的执行,嘉兴各镇(街道)在规划落地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来到位于嘉善县干窑镇西北的新泾港,只见柳枝轻拂,清水缓流,亲水绿道干净整洁,一幅岸绿水清的胜景。不曾想到的是,这条1900米长的河港曾是不折不扣的“墨汁河”,而如今这里正积极筹建3A旅游景区。
新泾港区块的整治工作,最为人称道的是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正确选择。记者了解到,起初如果按照城市化手法设计的方案造价要600多万元,在进行方案比较后,该镇利用乡土材料打造农村田园景观的设计方案,实际造价不到80万元,而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互联网医院、中电海康、智慧停车……全新亮相的乌镇街,智慧元素随处可见。2013年起,桐乡市乌镇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总体规划和互联网小镇规划,对乌镇街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而改造前,这里曾是乌镇陶瓷厂所在地。如今数家互联网企业的入驻,展示了乌镇积极推动“低小散”企业整治,深化“腾笼换鸟”“退散进集”工作,利用腾退空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小城镇整治涉及内容广、专业要求高、整治人才紧缺,以前,规划设计单位负责做规划,乡镇负责实施具体项目,这中间易出现脱节的情况,可能令整治效果大打折扣。今年初,秀洲区在全省率先推行驻镇规划师制度,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嘉兴经验”。
目前,秀洲区选聘的驻镇规划师已经上岗,他们将在各自负责的镇里驻点一年,以全日制或每周不少于20小时的工作方式,做好决策“建议人”、项目“把关员”和实施“协调员”,甚至可以对不合格项目一票否决。
“驻镇规划师入驻后,油车港小城镇综合治理工作全方位融入了便民、利民、惠民的‘设计点’。”秀洲区油车港镇驻镇规划师、浙江利恩空间所所长杨康说,小城镇大规划构成了一幅小城镇空间蝶变的“长卷”:如在道路整治方面,对东方路、茶园路等地原有的乔灌木进行就地组合,并根据地形塑造的连续性和地表排水的引导性,解决现存的绿化土污染路面问题;在河道治理方面,沿河景观设计方案将保留原有的驳岸景观,并进行整体景观美化处理,增加亲水性、功能性的休闲活动空间,同时融入当地文化,打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水岸生活……
据了解,在此次整治工作中,我市注重技术指导服务,在市级层面成立了规划设计服务团,从本市规划设计单位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设立了市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在镇级层面创新建立驻镇规划师制度,公开选聘规划、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驻镇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全市共选聘驻镇规划师85人(次),实现了镇(街道)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基础技术力量薄弱难题。
“久”字诀:尊重历史让街巷历久弥新
一个小城镇,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在嘉兴,经过翻修、整治、保护,如今许多历史街巷并未随着光阴交替而日渐没落,反而历久弥新,用它们的风采展现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已成为嘉兴人的共识。
“我们要带着历史责任感,重视小城镇文化研究。”2017年上半年度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会提出,能保留到现在的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贝,千万不能图省事一拆了之。要依法保护文物,保护好小镇的自然景观、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打造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有条件的地方要就地取材、修旧如旧,保护老街、故居、民宅,以及富有历史沧桑感的墙面,不能盲目拆旧建新。
文化是一个小城镇的灵魂,是小城镇的个性所在,文化的保护与建设也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与智慧。
指着作战指挥部墙上的卫星图,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金卫得意地介绍道,钟埭集镇上钟埭河以北的老街,两侧现存的老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30年代,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也可以说是一次对老街历史的寻访,也是传承历史底蕴的一次好机会。为此,他们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沿用老街原有的风格,对一些老建筑、老房子进行修缮、立面改造。而钟埭河与镇南路中间这一带,则有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造的房子,他们对这一批建筑采用了以唐风为主的立面改造。原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最受日本人喜欢的开发区之一,也是日商集聚区,选用了仿唐朝的风格来做设计搭配,既过渡了老街的历史感,也彰显了当地的产业特色。
桐乡市崇福镇更具有历史厚重感,其作为原崇德县县城所在地,已经存在了1020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何因地制宜,让老城绽放新光彩?这考验着崇福镇的决策层。
“我们着力点线面结合,在点上出彩,推出精品线路,达到全面提升,充分展现出崇福镇古今融合之美。”崇福镇镇长王群说,古镇崇福,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时尚潮流的产业气息融会贯通,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漫步崇福镇区一条长300多米的横街,沿街的大宅院、明清风格建筑错落有致,一切仿佛在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中山公园内的孔庙、吕园和文璧巽塔古貌依旧;横跨于运河之上的司马高桥,秀丽古朴。崇德中路,作为崇福镇历史最悠久的一条东西主干道,沿街两边共有商铺百余家,住户近200家,经过立面改造后,仿古的砖木结构,呈现民国初期建筑风情,并与崇福横街的整体风格一致,再现了百年古城风貌,提升了城镇品质。
“今年我们将参照这样的模式,对北大街也进行街景一体化改造,打造一条精品线路。”崇福镇副镇长钱惠良告诉记者,除了街景精品线,崇福还将打造一条运河水路精品线,启动的运河沿线绿道景观提升工程,将全力打造运河古城休闲旅游带,凸显江南古运河风情,展现崇福城镇发展脉络。
平湖塘南岸绿道建设中再现昔日“汉塘春桑”美景,在道路立面改造中结合建筑特征避免千篇一律;海宁袁花镇提取金庸小说的武侠元素,将一些小说故事情节用到一些道路的命名、雕塑小品的设计上;秀洲区王店镇梅溪古街立足“人居和谐”,着重于古街人居环境和品质的改善,让生活在老街的居民体验到鼎盛时期梅溪两岸的繁荣风貌……如今,漫步在不少经过整治的老街上,都会有种时间定格的错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蕴让人沉醉。
“长”字诀:创新长效机制实现管理常态化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持久战,落实长效机制也是持久战。通过落实长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让环境治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和自觉行动。在此次整治工作中,嘉兴坚持精致管理,全面推进以管理为重点的整治工作,逐步从突击整治向常态化管理转变。
在海宁市黄湾镇治江路,一家常把货物堆在店门口人行道上的小百货店不久前变了模样,不仅看不到随地乱摆的货物,门口还多了3盆漂亮的鲜花,把街边装点得更美丽,这多亏了镇里创新实施的“鲜花公约”。
“‘鲜花公约’出来后,一周后别的店都有了三盆鲜花,我却只有守法经营一盆鲜花,前来买东西的居民还打趣,问我是不是其余两盆鲜花被人偷走了。”被人几次询问后,店主郑先生直言,“脸上实在有点挂不住了。”他主动找到在街边巡逻的执法队员,问什么时候才能补齐三盆鲜花,并按照要求把运货车停到了公共车位上,店门口堆积的纸板箱也被全部清理,街面更是扫了又扫,终于集齐了三盆鲜花。
原来,为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让群众实现自治管理和常态化管理,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和自律意识,黄湾镇推出了一项名为“鲜花公约”的机制:每季一评,根据星级经营户考评结果,分别奖励一至三盆鲜花,一颗星对应一盆花。奖励鲜花统一设置在门前柱上,每季更换一次,让每家商户经营环境一目了然,达到装扮店面、邻里约束、自我管理等多种激励的作用。
在桐乡市濮院镇,新星村网格一的网格员朱斌与同事每天开展巡逻,6月2日,他在该村的新星小区发现20号居民楼的过道里堆了很多废柴,不仅影响小区的整体形象,还带来火灾隐患。他立马拿出手机拍下现场,然后很快与户主取得了联系,并联络清障公司,将废柴迅速清理完毕。
作为桐乡市推行“网格+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试点镇之一,濮院镇小城镇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在今年初就已经纳入网格化管理。如新星村15位网格管理员分成4个网格,在日常巡逻采集信息时,就增加了乱堆放、乱拉线、违章搭建等小城镇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内容。
“桐乡建立基层网格员队伍已经有8年了,实现了‘重大事件一网联动,日常管理一员解决’,这次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到了不增加人员、设备,可以说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基层管理服务资源,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桐乡模式。”桐乡市整治办主任韩金阳告诉记者,目前该市有专职网格管理员440名,网格长1122名,已实现全覆盖。
在南湖区凤桥镇,党委委员金建芳从今年3月起多了一个身份——凤启路(石灰弄)路长。日常的一天,她走进石灰弄,几家早餐店的生意正红火,有几辆车未按标志线停靠在店门口。“这里不能临时停车,请把车停到划定的车位上。”金建芳看到后,立即向违停的司机解释,并耐心劝导。
金建芳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凤桥镇上最“繁华”的“马路市场”,不足百米的街巷聚集了60多个小商小贩,占道经营、无序停车、垃圾遍地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随着凤桥镇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个“老大难”问题首先被攻克了下来。这项该镇首创的环境综合整治“路长制”,如今还开启了“1+8”的联动模式,除了路长的日常监督管理外,各联村(社区)干部及村(社区)干部、综合执法队员、交警、市场监管员、保洁员等通力合作,集合全方位的力量助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