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的东南部,有一个面积1400多亩的湖泊——鹃湖,鹃湖的四周建了临湖公园,湖面碧波荡漾,湖畔绿草如茵。昨天,记者坐着电动车行驶在环湖景观道上饱览美景,不时有人骑着公共自行车经过。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这里已经成为海宁市民的一大休闲好去处。
更让人高兴的是,围绕着鹃湖,未来将兴起一个科技城,成为海宁市的产业新高地。鹃湖科技城的规划建设,也是嘉兴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去年12月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式获省委、省政府批复以来,嘉兴各地围绕试验区的建设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昨天,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会在海宁市举行。试验区获批的近10个月时间里,嘉兴各县(市、区)都有哪些动作?接下来将怎么做?推进会上都给出了答案。
试验区在海宁实践
鹃湖科技城承载希望
昨天的推进会开始之前,与会人员首先实地参观了鹃湖。站在鹃湖边朝北面望,一个欧式钟楼以及周边的大片欧式建筑十分显眼。“这里就是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工作人员说。据介绍,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今年共招生39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143名、本科生234名,本硕博层次齐全、生源结构国际化的办学格局日渐成型。
目前,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是坐落在鹃湖边最重要的科创资源,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学校的招生规模将逐步扩大。今后,更多的创新资源将在鹃湖集聚。
2016年12月,海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正式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鹃湖科技城。该项目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首期启动组团核心区域7.18平方公里。目前,鹃湖科技城已经完成产业功能定位策划和核心区域城市概念设计,启动鹃湖科技城科研示范基地绿化景观及点状建筑方案设计。
同时,海宁市还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股改和挂牌上市工作。今年,海宁新增上市公司2家,过会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股份公司18家,IPO报会企业2家。目前已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数量在省内县(市)中仅次于诸暨市。
各县(市、区)都有亮点
试验区建设正形成合力
去年12月,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试验区。今年1月,嘉兴全市正式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深化省校合作试点、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建立嘉沪创新协作机制、探索创新产业模式……嘉兴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寻找“良方”,各县(市、区)也在进行各自的探索。
南湖区加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通过深化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合作,1至9月已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98亿元,居全市首位。同时,通过对培育对象认定、帮扶、审核推荐的创新,南湖区已成功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
秀洲区加快秀洲高新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秀洲高新区内正在推进嘉兴市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已经引进了格鲁博机械等16个机器人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通过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秀洲区建设了嘉欣丝绸孵化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孵化器。
桐乡市调整行政区划,将原先的龙翔街道和濮院的西浜村划归乌镇镇管辖,桐乡经济开发区和高桥街道实行区街合一管理体制,打造“一区一园一走廊”,即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乌镇大道科创大走廊。
海盐县出台了首台(套)装备奖励政策,明确规定对获得国内、省内首台(套)装备的生产企业分别给予15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建立相应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机制。
此外,平湖市、嘉善县、嘉兴市经开区和港区等地,也都有自己切合实际的改革尝试。
市科技局局长陈新友说,各地改革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重大改革项目同步推进。根据《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我市将通过3年努力,在科技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能力、科技金融和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大成果,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更加紧密,“政、产、学、研、金、介、用”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嘉兴模式”进一步完善,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基本构建,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