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一座古桥连两地!浙沪这两个同名村联手打造特色小镇
2018年03月21日 08:41:5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姚秀平

  古桥改造前

  浙江在线3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姚秀平)河的南面是嘉兴平湖广陈镇的山塘村,北面是上海廊下的山塘村,连接两个同名村的是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的古石桥——山塘桥。

  古桥改造后

  近两百年的岁月,浙江人和上海人就通过这座桥互相来往。跨省买菜、逛街,那是“咫尺之间”的事。甚至桥这头的人爱上了桥那头的人也很平常,所以桥两头总有老人会说,桥那头是自己的娘家。

  如今,两个山塘村联系更加紧密。一同发力,共同谋划区域发展,打造“临沪山塘”特色小城镇,振兴乡村经济。他们用新的思路传承不变的相依,用新的举措创造日新月异的发展,用新的眼光看待浙沪相邻的机遇。

  老街展新颜

  白墙黑瓦,木门红柱,或是二层小楼,或是宽敞平房。徜徉于这条老街之中,仿佛穿越旧时光,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临街的店铺仿佛都在述说属于自己的那段故事。

  老街也是南北山塘桥相连的纽带,大段属于南山塘村,小段属于北山塘村,如今全长208米。以前老街可不是这般光鲜亮丽,临街有的房舍甚至坍塌了。去年两村对老街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围绕老街改造、民居整治、道路河流提升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山塘古镇形象。

  “目前,山塘老街建筑风貌提升、半亩方塘公园、村民广场等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前后总投入2237万元。”广陈镇山塘村村主任陈雪康说,比如对沿街店铺进行仿古改造,以便后期招引特色小吃、民间工艺等商业主体入驻,“目前有5家门面已经签好租赁协议,不久就有商家入驻。”

  这些变化在一年之间陆续完成。因此这段时间里,北山塘的人到南山塘总会看到不一样的惊喜。

  今年66岁的沈勤根是平湖南山塘村人,30年前娶了上海北山塘村的邱水英后一直住在北山塘村,户口也就落户在上海。1992年开始,孙勤根一直在属于北山塘村的老街上经营着一家出售蔬菜的店铺,这些年也见证了山塘老街的变化。

  “以前老街很热闹的,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北老街人气很旺,南山塘这边老街上光肉店就有7家。”孙勤根说,自家店以前的生意也非常好,南北两村的人都来光顾。

  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老街的繁华逐渐式微,后来有人问起孙勤根家的生意,他总是淡淡地说:“也就那样了。”他甚至想过关门不干了。

  去年老街的变化,彻底打消了孙勤根关门歇业的想法。“因为老母亲住在南山塘,我经常要去探望的,好像每一次过来都发现老街不断在变美,房子美了,道路美了,周围的环境也美了。”孙勤根知道南北山塘一起发力,改造老街,吸引游客来此旅游消费后,于是他想着改造好后,继续坚守阵地。“以后我不卖菜了,准备出售特色小商品,沾一下家乡接轨上海的光。”

  山塘老街改造前

  多领域提升

  老街美了,仅仅是“临沪山塘”改造的一部分,让当地村民切切实实提高经济水平才是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

  “除了旅游带动商品经济之外,民宿、农家乐可以说是村民致富的利器。”陈雪康说,老街改造好后,村里走访了老街辐射圈内的群众,统计愿意开办民宿或者农家乐的村民。“今年准备开培训班,对有需求的村民开展培训,然后分批、有针对性地开出来。”

  山塘老街改造后

  “乡村振兴,南北山塘村不仅仅在于经济,我们还关注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提升。”陈雪康说,南北山塘在谋发展之初,就采取了融合式、差异化、互补型发展,以此增强小镇浙沪融合特色。

  在体育场地建设领域,两地正在共同规划跨省区的国际乡村马拉松赛道,廊下正在原有的半程田园马拉松的基础上规划提升赛道等级,广陈镇正在规划对接廊下“半马”,使两地的“半马”有机融合成“全马”。

  另外,南山塘村是平湖非遗文化钹子书的发源地,其设计建造了融戏剧观演、钹子书听唱、民居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文化馆。“等老街正式面向大众后,每周钹子书的传承人都会来文化馆表演,一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二来为游客增添乐趣。”陈雪康说,而廊下是莲湘文化之乡,北山塘准备建造廊下民俗苑,并且打造体验式的郊野公园等等。

  “以前,南北山塘因为互相通婚关系变得紧密,都说爱情是缘定三生,如今两地同心同力发展,那么这样的紧密合作也将是缘定三生,相依相偎。”陈雪康说。

标签: 嘉兴;山塘村;特色小镇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