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强化创新驱动,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进一步减弱,科技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领力。
近年来,海盐县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接连出台科技扶持政策,在宏观调控层面上建构有效的创新体系,激发企业、高技术人才等微观主体的创新热情,创新梯队培养“给力”,高新产业增长明显,正重塑海盐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亮数据——
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
去年,海盐县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163.4亿元,其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了70.6%,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堪称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同时,海盐县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47亿元,比上年(R&D)经费支出11.24 亿元增长19.8%。全县有科技活动的企业163家,同比增加25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47.94亿元,同比增长11%。
论成绩——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
通过创新驱动,海盐企业正掀起一轮产品升级热潮。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骨干企业,中国首个“华龙一号”自主核电技术项目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国家“一带一路”出口项目巴基斯坦K2/K3核电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国家压水堆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核电站发变机组保护设备等均出自这家企业。
据介绍,该公司去年实现产值2.1亿元,同比几乎翻番。“早在2001年,企业就开始研发‘凝结水精处理’技术,并在2005年后大量应用于国内外各大电厂。依托该项核心技术,海盐力源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里能与央企、大型上市公司一争高低。”企业相关负责人陈志林说。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要着力构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创新体系,既要激发‘关键少数’的骨干企业的领头示范作用,又要激励‘绝大多数’普通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从而才能促进合理的创新梯队培育。”海盐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去年全县新增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新增省级新产品364项,认定省级研发中心7家(累计51家)、市级26家(累计10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累计6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年专利申请3910件,其中发明专利992件。
据了解,从自主知识产权到创新平台引进、从项目研发到个人成长、从小微企业到上市公司……目前,海盐县已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扶持政策。如对新建、引进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海盐县将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不低于1亿元综合支持,而对于企业具有明显效益的产学研项目,则按外协经费20%最高100万元进行奖励,对企业实施的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经认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差别化、全过程的扶持政策正激发更多企业的创新热情。
力源环保的例子仅是海盐企业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昔日,海盐县因出产紧固件而闻名,随着五大新兴产业的壮大,逐渐拥有核电之乡、智造新城的美誉。创新正让“铁海盐”不断蝶变,技术投入让“海盐制造”走向一场品质革命,推动“工业强县”不断崛起。
晒观点——
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
步入经济新常态,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实力最关键的体现,一个地区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从而创造出激活经济的新产业,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既是企业等主体竞争市场的“胜负手”,又是地区发展的关节点。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道路没有尽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