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和填埋是处理垃圾的传统手段,虽然见效快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今年以来,嘉兴港区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垃圾数量更是明显下降。
居民小区:试点智能垃圾分类
在乍浦镇怡和名城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垃圾分类设施一应俱全,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个类别的智能垃圾桶设置醒目,上面清楚标明了可收集的垃圾种类。
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每户家庭都有一张垃圾投放卡和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投放垃圾时需先刷卡,根据投放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垃圾桶就能识别投放是否正确、垃圾来自哪户人家了,实现了垃圾投放的可追溯化管理。
为了鼓励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新习惯,港区对正确投放垃圾行为进行积分奖励,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实施几个月下来,小区居民基本做到了垃圾分类投放。如今,该小区不仅垃圾投放、收集实现了分类,垃圾运输、处置两个关键环节也实现了分类,做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怡和名城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是港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面貌、提高资源利用率,今年港区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目前已建成1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和5个市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已全部实现。
农贸市场:无害化处理天天清
在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同时,港区也积极探索和完善农贸市场、餐饮行业垃圾分类体系。目前,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天天清,将垃圾减量控制在源头,取得了显著成效。
港区拥有南北两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所产生的垃圾具有重量大、易腐烂的特点,如果不及时对菜场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就会恶化市场经营环境。以往,港区农贸市场产生的大量易腐垃圾是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统一运送至垃圾焚烧场进行焚烧处理,这造成了资源浪费。
如何让“分类”“减量”两大目标在农贸市场垃圾的日常投放和收处中真正有实效?港区垃圾分类办通过多次调研,在分类的“质”和“量”及“分运一体化”上下了大力气。“我们首先对农贸市场保洁单位进行重新招标,将分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明确农贸市场管理方、物业方的分类工作负责人,建立奖惩措施等手段调动他们对这项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他们还积极开展入户宣传,把经营户分类参与率、准确率与文明经营户考评相结合。”港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乍浦环卫所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市场化运作实现分拣专职化,每天有分拣员进行上门收集并二次分拣,然后统一运送至镇环卫所进行有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这四项措施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的‘质’和‘量’,分类减量工作也随之出实效。”该负责人表示,在推行垃圾分类后,通过分类收集,每天农贸市场收集处理的易腐垃圾约为2吨,峰值可达6吨。它们通过垃圾有机处理设备的加工制成生物肥,可用于替代化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生活垃圾焚烧量。
据悉,下一步,港区垃圾分类办通过总结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将这一体系延伸完善推广到水果、餐饮行业及小区的餐余垃圾收集分类工作中去,使港区的分类体系日趋成熟,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控制垃圾增长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