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后河、海河联运一直是嘉兴港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滨海新区和嘉兴港抓住优势,一直致力于全省海河联运引领区的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
日前,浙江首次出台政策意见加快海河联运发展,并明确提出建设嘉兴港海河联运综合枢纽。此举不仅在“海洋强省、国际强港”建设中进一步凸显了嘉兴港的地位,也为我市加快海河联运发展指明了方向,嘉兴海河联运发展迎来新机遇。
建设海河联运综合枢纽
嘉兴港优势明显、地位突出
水运具有“运量大、运价廉、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发展海河联运则可以实现倍增效应,充分发挥运输成本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和运力运能优势,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交通、打造美丽浙江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将海河联运这种集疏运方式做大做强,日前,浙江省首次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河联运的若干意见》,从省级层面布局海河联运新一轮发展,既提出了发展目标,也明确了具体路径和相关扶持政策。
对于我市海河联运的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嘉兴港海河联运综合枢纽。“嘉兴港海河联运综合枢纽地位首次从省级层面得到明确,这表明了省里对嘉兴海河联运地位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市滨海办党委书记、港务局局长、口岸办主任王照祥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王照祥看来,这种重视首先源自于嘉兴港发展海河联运得天独厚的优势。嘉兴港前濒杭州湾,具有优良的深水岸线,同时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仅嘉兴境内就有内河定级航道224条,里程1957公里,通航里程、航道密度均列全省第一,前海后河特征明显、条件优越。
地位的彰显,同样与嘉兴港过去十多年对海河联运持续的大力度推进密不可分。从出台工作计划,到优化整体布局,再到建设重点项目、破解发展瓶颈,嘉兴港海河联运体系的建设正全面向纵深推进。
打造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嘉兴港重点规划了“两横、六纵、多点”的布局。其中,“两横”指杭平申线内河航道和嘉兴港外海进港航道;“六纵”指黄姑塘线延伸段、黄姑塘线、乍嘉苏线、海塘线、何家桥线和长山河,“多点”则是指嘉兴港三大港区规划建设的8个内河作业区,通过内河作业区真正实现了外海与内河的无缝对接。
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2016年10月,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河联运项目——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开港试运行,另一“卡脖子”工程乍浦闸桥改造项目也将于近期完工。改造后,闸桥限制船舶通行能力的问题将彻底得以解决,净宽、净深和净高满足1000吨级货轮全天候通行。
嘉兴海河联运吞吐量也在迅速攀升。记者了解到,目前嘉兴港已先后开通至杭州、湖州、绍兴、苏州等地的多条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2017年全港海河联运吞吐量为1232.8万吨,同比增长20.2%。今年前5个月,这一数字为786.3万吨,增幅更是高达44.1%。
全省布局迎利好
嘉兴港海河联运再提速
此次省级层面专门出台政策助力海河联运发展,无疑给嘉兴港的海河联运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悉,《意见》提出了加快海河联运发展的16项具体工作举措,涉及加快海河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改善海河联运发展环境,以及完善工作保障等四个方面。
“不仅在省级层面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政策,同时也要求各地政府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无论是加大集装箱江海河联运政策扶持力度,还是加强建设项目要素保障,都释放了许多利好。”市滨海办(港务局、口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信这些政策也必将带动嘉兴港海河联运发展再提速!
以《意见》出台为契机,市滨海办(港务局、口岸办)正积极谋划,推进嘉兴海河联运发展掀起新一轮高潮。
“海河联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不同行政区域。因此,更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王照祥告诉记者,《意见》的印发只是一个开始,更关键是抢抓利好、落实政策,实实在在推进发展。
下一步,市滨海办将在市级层面推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海河联运工作机制,研究提出专项扶持政策,组织编制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我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凝聚共识、协调作战,全方位推动海河联运建设取得全面胜利,力争至2020年海河联运吞吐量达到3200万吨,充分释放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带动潜能。”王照祥表示。
可以预见,嘉兴港海河联运大潮正起,将以最好的姿态,拥抱一个全新的时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