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港务局获悉,今年4月,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01万吨,吞吐量单月首次突破900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前4个月,港口主要生产指标继续保持高增长,吞吐量增速列全省沿海港口第一位。
彰显海河联运优势的最佳特色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产业港、服务周边国际大港的最佳合作港,亮眼数据彰显的正是嘉兴港深化“三个最佳港”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11.6万吨,增长1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7万标箱,增长11.5%;吞吐量增速和总量分别位列全省沿海港口第一和第二。其中,煤炭、石油、矿建材料、钢铁等港口主要货种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矿物性建材累计完成428.1万吨,同比增长65%。
“今年初以来,嘉兴港生产形势一直延续去年的强劲势头,连续4个月,主要生产指标一路走高,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港口生产实现了‘月月红’。”市港务局局长王照祥告诉记者。
除了一路“长红”的港口生产形势、指标数据外,嘉兴港不断推进的转型发展更加引人关注。港口结构更优、码头功能更全、货种附加值更高……嘉兴港正稳步推进自身从“大起来”向“强起来”转变。
不断加速的水运建设支持港口“变强”。截至2017年底,嘉兴港拥有外海内河泊位9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454万吨,万吨级泊位数和港口吞吐能力省内仅次于宁波舟山港。在此基础上,今年嘉兴港继续发力水运建设,全力推进独山港区A3、A4泊位,乍浦港区D3、E4泊位,海盐南方水泥配套外海码头,乍浦内河作业Ⅱ区等项目建设,并全力加快独山港区LNG码头、B13和B14泊位、独山内河作业Ⅱ区及海盐内河作业Ⅰ区、Ⅲ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这些项目建成后,嘉兴港的功能会更加完备,能够为腹地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在浙江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的过程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王照祥分析说。
建设加速的同时,调整也在不断深入。在从“大起来”迈向“强起来”的过程中,通过转型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嘉兴港最主要的发展思路。
三大港区的错位、协调发展一马当先。“基本的原则是独山港区重点开发、乍浦港区功能调整、海盐港区适度发展。”市港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来说,独山港区推进成片开发、规模经营,重点发展集装箱、石油化工品及煤炭、粮食等大宗散杂货的专业化公用码头;乍浦港区主要推进已建码头的功能调整和货种优化,提升集装箱和液化品中转能力;海盐港区则聚焦万吨级码头集群对后方产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不断的调整中,今年三大港区都实现了快速协调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乍浦、独山、海盐三大港区的货物吞吐量增速分别为10.6%、28.4%、36.2%。
放大特色优势是转型的另一重大抓手。在乍浦港区码头,记者看到一箱箱货物在快速中转,有的通过集卡走陆路运输,有的直接通过内河水路中转出去。“去年以来,走水路中转的货物越来越多。”码头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这种海河联运的运输方式,不仅更加清洁环保,还能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也是嘉兴港的独特优势。为了将这一优势充分发挥,近两年嘉兴港围绕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做了大量工作。
稳步推进在建工程。记者了解到,重点“卡脖子”工程乍浦塘闸桥今年上半年将建成通航,此外黄姑塘支线航道正在加速改造,乍嘉苏、海塘支线等航道改造提升也在稳步推进,“六纵、一横、多点”的海河联运网络正在不断完善。
近日,嘉兴港推进海河联运又迎来重大利好。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河联运的若干意见》,今后海河联运建设将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源的扶持。
除了内部挖潜,做强自身外,嘉兴港在发展中还十分注重立足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与周边大港开展深度合作。“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做强至宁波、洋山集装箱内支线,推动至日本近洋航线良性运营,积极开辟新的近洋支线。完善杭嘉湖港口联盟机制,拓展绍金衢地区物流通道,并间接延伸至上海、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推动嘉兴港与腹地互动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这几年在做的工作。”王照祥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做大货物吞吐量的同时,嘉兴港的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平安港口建设以及通关一体化建设均在不断加速,港口发展内涵不断提升。蓝天白云之下,举目远眺,码头泊位上的大宗货物正在有条不紊地装卸,整个港口生产安全平稳有序,一派繁忙景象。向着“亿吨大港”的目标砥砺前行,嘉兴港正以奋斗精神走进伟大的新时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