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炎热逐渐褪去,夕阳西斜,暮色渐深。海宁许村镇报国村村民吃好晚饭,匆匆走出家门。“走!去看电影去!”夜幕降临之前,海宁西站的小广场上已经聚拢了一二百人,像是等待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他们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谈着天,一边不时往徐九斤的方向望去,这个场景,很像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
在众人的注视下,农村电影放映员徐九斤熟练地摆好放映机,装上电影胶片,十多分钟后,随着徐九斤一扭开关,一道白光从放映机内照射出来,就像给小广场的人群按下了休止符,喧闹的广场没了声响,这个临时选择的露天电影场,播放的不只是电影,也是一代人的回忆。
自筹500多万元建电影珍藏馆 每年参观者突破一万人
放电影这件事,徐九斤已经做了37年。从22岁开始,还是毛头小伙子的徐九斤走进了许村镇沈士文化站,成了沈士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没想到,这份职业成了他终生的追求。
37年里,农村电影放映员这份工作接受着时代浪潮的冲刷,当初和徐九斤一块儿进入文化站的放映员早已另谋他职。徐九斤却坚持了下来,他说,这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理想。37年,徐九斤走遍了海宁的角角落落,桐乡、杭州、宁波等周边区域也留下他的足迹,他粗略统计了一下,平均每年要放800多场电影,总行程超过35万公里。
37年,让徐九斤成了电影的“活历史”。每一代放映机、每一张电影海报、每一卷电影胶卷、每一张电影票……只要跟电影放映相关的一切,在徐九斤看来都弥足珍贵,被他小心珍藏。2015年,徐九斤为这些有关电影的一切实物建造了一个“电影王国”——九斤电影珍藏馆。这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馆,是他个人出资500多万筹建的,建成后一直免费对公众开放。开馆以来,九斤电影珍藏馆共接待社会参观团体500多个,每年要迎来一万多名参观者,今年6月,这里还被列为海宁市“主题党日”教育基地。
几十台电影放映机,两百多张电影拷贝胶片,三百多张电影海报……这个电影珍藏馆,有很多政界人士、知名演员、电影从业者慕名而来。但让徐九斤更动容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用粗糙的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语气缓慢地感谢他,留住了他们年轻时的记忆。
东奔西走放映电影 不想让农村老年人没有电影看
徐九斤的电影珍藏馆开馆之后,不少朋友给他出谋划策,凭借他现在的知名度,想要赚钱其实不必这么辛苦。风吹日晒跑到农村去放电影,老百姓免费看,请他去的村、社区、企业等给很少的辛苦钱,这样赚钱的“笨办法”已经过时了。
这么多年,徐九斤得了不少荣誉。2005年,他受到国家广电总局表彰,被评为“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他被文化部评为“电影优秀放映员”;2014年,他作为优秀基层电影工作者,被推荐入选了中国电影界影响力最大的团体——中国电影家协会,每年受邀参加各类电影节。有人劝他干脆改行拍电影,也有人出主意,让他给电影珍藏馆拉赞助,跟房产公司合作,凭借每年一万多人的游客量,打个广告不成问题。“我没这份心,放放电影挺好。”对于这些提醒,徐九斤都谢绝了,他贪恋的,是扛着放映机走村入户、观众脸上浮现的激动的表情所带来的单纯的快乐。
徐九斤播放电影的场所是农村,群体主要是学生和老年人。徐九斤在村里放电影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站着看完,也有人席地而坐,或是坐在三轮车、电瓶车上看电影。其实现在看电影的场所多了,不比露天电影的黄金时代,但农村的老人们,一般不会去电影院。而徐九斤也正是感受到这份需求,播放的露天电影都是爱国主题,电影内容符合大众审美,让这些老人有了自在的观影场所。
中小学生暑期当志愿者义务讲解 他想有个人帮忙管理
暑期是九斤电影珍藏馆的参观高峰期,自从有了这个电影珍藏馆,徐九斤就不敢漏接电话,因为要兼顾电影放映和珍藏馆的接待,他把自己的电话公布了出来,如果有人要参观,可以随时打他电话。
两头都要一个人顾,徐九斤也有甜蜜的困扰。有时候刚刚放完电影,好不容易回家休息会儿,刚迷迷糊糊睡着,有人想参观的电话就响了起来,他得立刻去给人开门。好在,沈士初中和沈士小学得知了这件事后,跟徐九斤结对,招募了10名初中生和5名小学生在暑期当义务讲解员,一旦徐九斤忙不过来,他就打电话给学校,家长会送小讲解员过来接待参观者,这帮了徐九斤很大的忙,让他在暑假的时候能稍微喘口气,把更多精力花在电影放映上。“如果有个人能长期帮忙管理,当然更好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人替他看着电影珍藏馆,让珍藏馆有固定的开放时间,这样参观者过来也方便。
如今,徐九斤年近六十,旁人见他还要扛着机子出去,总是问他,要是他不放电影了,有没有人接班?“总会有人的吧!”徐九斤总是下意识乐观地回答,“不过年轻人可能不愿意去放电影。”稍作片刻,他又喃喃自语道。
(原标题《徐九斤:愿农村电影放映芳华不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