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深入践行“八八战略” 全面推进浙中崛起
2018年10月01日 16:21:12 来源: 嘉兴日报 余延青

  图片由金华日报社提供

  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激发市场的活力。在块状经济的组团式发展中,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永续动力。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中,寻找生态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挖掘传承中,彰显文化的吸引力……

  9月6日至7日,在2018全国报社社长总编“走转改”金华行暨中国报业重大主题宣传峰会举行的“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新闻采风活动中,金华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凸显的大视野、大开放、大决心、大手笔、大发展,一次次引来采风团的点赞和惊叹。

  近年来,历届金华市委、市政府围绕“全面小康 浙中崛起”目标,大力实施“群城聚市、实业兴市、创新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五大发展战略,先后成立金义都市新区,建设三条廊道,打响九场硬仗,勠力同心,奋勇前进。

  浙中崛起正在八婺大地逐步变为现实。

  剪影一:“无中生有”的市场传奇

  不断刷新的发展高度

  义乌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传奇。

  改革开放初期,一场体制机制的革命,让义乌从“鸡毛换糖”起步,创造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成为一座“无其不有”的“世界超市”,18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对义乌的发展作出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经典点评。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非领导人活动时把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大胆改革创新让义乌声名鹊起。不断地、持续地坚持改革创新,引领着义乌一次次冲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勇立时代的潮头,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样板。

  如今的义乌,除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还承担着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金融专项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创建示范城市等15项“国字头”改革试点任务和28项省级改革试点,已有14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全国推广。

  近15年来,得益于抢搭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全球最长的“义新欧”国际班列的开通运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启动建设,全国县级市首个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等开放功能平台的建成投入使用,以及一系列引领发展的改革创新试验,义乌开放发展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

  义乌小商品市场年成交额连续20多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2017年小商品城成交额为1226亿元。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该市现有各类外资主体6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500多家,约占全国的75%。

  剪影二:守住绿水青山

  掘得“金山银山”

  永康五金闻名天下。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更是奏响了永康五金从“制造”迈向“智造”、打造“品质制造”品牌的协奏曲。“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一座工业占比近七成的制造业之都,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下,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如何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永康”?面对时代命题,永康同样给出了令人赞叹的答卷。而园周村“守住绿水青山,掘得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更是可圈可点。

  玉带桥、九曲桥、湖心岛、金蟾岩、待月亭、盆景园、山顶长城……走进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这里处处是景。

  园周村古称水里莲花村,相传古时有佛自天竺而来,途经此地,见祥云缭绕,于是遗莲花一朵,花瓣落处,泉涌汩汩。每年春夏之交,水涨莲高,水退莲退。园周村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文人云集吟诵酬唱之地。

  2001年,新上任的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和班子成员,提出了“整合山水资源、挖掘民俗遗风、创特色旅游村”的发展目标。

  离园周村不远处,有座石城山,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造兵器。园周村里,也有座山,名叫滴水岩,据说山上曾滴水不止。能不能在滴水岩上挖一个石窟,把黄帝铸鼎的故事画成连环画雕刻在上面,成为园周村旅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想定了就干。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挖石窟产生了许多废石,堆在山上破坏生态,拉下山去费用又很大,怎么办?园周村竟然想出了一个妙招——把石头垒成长城!而今,园周村的石长城远近闻名,已经成了一方颇有盛名的旅游胜地。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如今的园周村,自然景观、人工生态、田园野趣、园林雅韵、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交汇融合、相得益彰,成为令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样本村,也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山水休闲家园,永康最火爆的短线旅游点之一。

  2010年,园周村入选永康市新十景;2013年,园周村成立旅游公司,并先后投入1.5亿元,大力打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链。村里日平均游客量达到2000多人次!

  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园周村,而今各项荣誉满满当当。而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也是节节攀升——集体资产陡增至10亿元,村民户均资产达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5万元。

  剪影三:续写东阳木雕故事

  缔造东方影视之都

  精湛的雕刻技艺、丰厚的木雕文化,让东阳木雕蜚声中外。

  借助木雕文化,东阳建起了总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集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中国木雕博物馆,形成了东阳中国木雕城、东阳红木家具市场、花园红木家具城三大交易市场,经济开发区、横店镇、南马镇三大生产基地和南市、横店镇、南马镇、画水镇四大产区。

  “鬼斧神工”的东阳木雕逐渐演绎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技艺精湛的木雕大师,成就着一个个非凡的木雕精品,“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遐迩闻名。今年上半年,东阳木雕红木(含木制品)企业销售收入2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缴纳税收2.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规上红木企业产值5.05亿元,累计增速4.9%。

  发挥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在“八八战略”的实践中,因木雕文化的独特魅力,东阳声名远播。而横店影视城的横空出世,又给东阳这座文化之城注入了新的内涵。

  如今的横店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基地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着力在基地化建设、产业化集聚、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带动、全域化发展、影视化营造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形成了全国影视产业最为密集的影视产业集群、构建了最为完善的影视产业服务机制。

  从1996年因拍摄《鸦片战争》而兴建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以来,横店先后建成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28个大型实景基地和31座高科技大型室内摄影棚。截至2017年,横店已累计接待剧组2100多个,拍摄影视剧54000余部(集),占全国影视剧的1/4,其中古装剧占全国的2/3。由横店影视城制定的《影视拍摄基地服务规范》列为国家标准,2017年3月在全国推广。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东阳传统工艺美术等产业发展,依托东阳“中国木雕之都”“民间故宫”等文化品牌,开辟了“游影视名城、赏明清古居、品木雕文化”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形成群众演员专业村10多个,注册“横漂”演员5.8万余人,累计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500多万人次。

标签: 木雕;东阳;发展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