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嘉兴如何保护好大运河文化遗产
2019年02月20日 09:25:54 来源: 嘉兴在线

  月河历史街区长街宴

  其水弯曲抱城如月,两岸白墙黛瓦鳞次栉比,古街深巷迂回绵长,青石板路古韵悠悠……作为市区规模最大的古街区,月河历史街区紧临大运河,旧时曾是嘉兴工商业繁盛之地,2008年经过修缮,现已成为嘉兴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走进月河,处处是老嘉兴味道。”家住北京路上的沈建萍今年70多岁了,小时候随父母就住在中基路附近,那里承载了她儿时的回忆和欢乐。

  “我母亲每天早上都会捧着一家人的衣服到河边去洗,那时候很多人家都这么做,所以早上的河边可热闹了。”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沈建萍脸上露出了一丝怀念。“以前大家外出、运货大部分是靠划船的,就在这条河上。”沈建萍指着月河对记者说,“我最喜欢夏天的时候那一船船大西瓜,真是又水又甜,好吃得不得了!”

  如今的月河街区,中基路老字号街、传统美食街、小猪廊下风情街、坛弄酒吧街、花鸟市场、古玩市场……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运河文化在时代变迁中持续发酵,如醇香的美酒,飘散在古街老巷的每一个角落。

  而月河,只是嘉兴“运河情”中的一颗星。

  嘉兴,这个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如何利用散落在运河嘉兴段沿岸的宝贵历史遗存,塑造“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城市新风貌,做好运河带文化旅游建设这篇文章?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原汁原味的运河,加快打造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

  市政协在运河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上做了哪些工作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在嘉兴穿境而过。作为大运河的节点城市,嘉兴城市格局的形成与大运河密切相关,因大运河而兴旺。大运河嘉兴段全长110公里,其中,6个河段和2个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史料记载,嘉兴的古运河已经有近1400年的历史,正是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嘉兴成为南北交通干线的节点。

  千百年来,大运河推动了嘉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滋养了嘉兴独特的运河文化和人文景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运河”已经是嘉兴鲜明的文化烙印,“运河情”已然是萦绕在嘉禾儿女心头不可或缺的情愫。

  多年来,嘉兴市通过运河遗产保护立法调研、落实保护规划、做好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等,切实将保护和利用大运河作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让更多人体会大运河的风采,发掘大运河的潜能。

  嘉兴市政协历来高度重视运河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助推运河遗产保护和运河申遗。尤其是征编史料,为大运河著书立说,以更大限度地挖掘运河价值,更完整地传承运河风貌,更清醒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推动城市的发展。

  2012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配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大运河》和《运河名城嘉兴》画册。

  同年10月,市政协组织开展运河文化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代表、运河文化爱好者等就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开展讨论、撰写文章;次年将讨论内容整理、编辑成册,出版了《嘉兴运河文化论文汇编》。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市政协又通过多种形式持续聚焦申遗后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2015年正式出版的《运河名城丛书》嘉兴卷,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我市首部与之相关的文史资料,这不仅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也为助推当时尚未编写丛书的沿线城市做好编写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016年,本地媒体开展了“重走大运河”大型新闻行动,从杭州出发采访了沿线15个地市,留下了大量运河沿线风土人情的影像资料。市政协通过全国政协文史委给运河沿线各城市发函,提前对接文史专家、当地居民等采访对象,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之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等将这些珍贵的采访素材结集出版了《重走大运河》一书。全书共选定文章147篇(包括16篇记者感想),照片245张,文字52万字。

  历时两年半有余,2019年1月22日,《重走大运河》新书首发。这本书的出版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它标志着我市保护、传承和弘扬运河历史文化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嘉兴市政协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擦亮运河这张名片,展现嘉兴作为运河沿线城市特有的文化品格和魅力。

  三塔

  长虹桥

  石门湾

  市政协委员、文旅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推进“月芦文杉”片区旅游开发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管理科科长 马超

  运河文化是嘉兴最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大运河申遗成功更使嘉兴赢得“世遗”城市金字招牌。“月芦文杉”片区作为展示运河文化在嘉兴最为集中的区域,资源分布密集、类型丰富、底蕴深厚、价值独特,原有框架基本完整,而且该片区老旧小区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实施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已十分成熟。

  自2015年以来,“月芦文杉”片区旅游开发颇有成效,但也存在着规划制定滞后、推进进程不快、文旅结合不够等问题。

  对此,我有三点建议:首先,要紧紧围绕打造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的建设目标,按照“全域旅游”要求,抓紧做好业态策划、交通组织、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及主要节点的设计工作。其次,整合力量,成立市“月芦文杉”区块开发建设协调小组,加快项目推进进程。第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以打造运河文化风情带为目标,强化文旅结合,注重内涵建设,彰显文化特色。

  打造水乡历史名城的运河文化旅游产业

  □市政协委员、秀洲区文联文艺科科长 李利

  京杭大运河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确立了嘉兴“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是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

  如今,嘉兴正处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期,如何打造水乡历史名城,推动嘉兴运河文化旅游是加快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运河带文化旅游资源充足,有长安闸、崇福镇、三塔、月河、落帆亭、文生修道院、长虹桥等,我们应以运河带古建筑、古街道、古遗迹为旅游主线路,合理规划文化旅游项目。

  二、以运河带传统文化艺术节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如王江泾莲泗荡的水上庙会“江南网船会”,每年都会吸引江浙沪一带数万渔民驾船前来开展民俗祭祀活动;新塍元宵民俗文化节是新塍镇的一张“金名片”;还有“七夕月河文化艺术节”、崇福镇的“美丽乡村”年俗文化活动等,不胜枚举。

  三、以农产品、农家乐、民间文艺为亮点增加文化旅游服务。政府要发挥平台优势,加大旅游路线的包装和宣传力度,并与知名旅行社合作经营,加大项目投资,提升旅游路线的档次。

  让文物资源潜在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市政协委员、南湖区嘉禾书画院院长 王立建

  运河文化具有区域的特殊性、历史性及唯一性的特征,为我市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增添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运河沿线的整体开发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机构单兵作战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我建议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旅游局、港航管理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将嘉兴的旅游资源以党的诞生地为重点、运河文化为纽带,把南湖烟雨楼、市区古运河段上的历史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水上旅游线。同时,要调整文物保护思路,依靠以古建筑载体为代表的丰富文物资源,由静态保护拓展到动态保护,有效利用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使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让文物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现代的VR技术与AI技术融入进来,增强宋文化的可视性,让游客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嘉兴的大运河文化。形成鲜明主题,推出包括运河观光游、访古游、度假游、风情游等在内的运河文化旅游核心产品,完善运河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整合宣传力度,提升嘉兴运河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新合力。完善信息支撑,可与周边的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网链接,构筑运河文化旅游信息共享平台。

  打造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陈建江

  接下来,我们要围绕把大运河(嘉兴段)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运河生态文明示范带、魅力文化旅游融合带、沿河开发经济开放带的功能定位,实施保护工程、唱响地域品牌、打造运河名城、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第一,进一步厘清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清单。配合芦席汇区域项目建设,开展杉青闸遗址考古勘探。做好运河沿线工业遗产、传统作坊、老字号等调查整理,丰富运河文化内涵,挖掘运河的技术、经济、社会、景观、人文价值,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为阐释大运河历史沿革和总体价值提供实证资料。第二,深入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整治工程。通过梳理大运河保护项目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及环境风貌的提升。第三,精心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城市品牌。打造具有“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必须加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塑造大运河遗产国际品牌,传承弘扬嘉兴地域传统文化,树立国际标杆的文化遗产展示带,打造江南水乡文化旅游精品带。

标签: 大运河;嘉兴;运河;市政协;遗产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