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的海宁,空气温暖湿润。高高低低的绿树红花,婆娑着平安人家的烟火,浮动着文明城市的芳香。
前不久,2018年度浙江省平安考核结果公布,海宁连续1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在这一场比拼中,海宁综合成绩列嘉兴第一,取得了历年最好成绩。特别是海宁的平安建设群众参与率也位居嘉兴各县(市、区)榜首!
有人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社会治理越考验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智慧。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位列浙江县级市第五、嘉兴第一的海宁,如何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既“求富”又“求安”?
近年来,海宁以建设品质生活、优化品质服务的实际行动作出生动诠释。从政府推动到部门联动再到全民共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家安、路安、食安、业安、心安”等平安需求着力,海宁以更高站位创新治理机制,防范化解风险,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向平安建设要城市品质。
群众+
让基层细胞活跃起来
“你们新来的吗?”“记得要到警务室登记备案。”“煤气要关关好啊。”每到一处都要仔细叮嘱一番,住在海洲街道东长社区的徐利祥已记不清自己从何时起开始参与平安巡防。“有五六年了吧。”每月逢五、逢十,他都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家串户。
2013年7月,海宁在全国创新推出了首个城乡防控日。起初,参与的只有警员,每次统一行动仅200余人。如今已扩大到各党政部门、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党员、志愿者、义工、新老居民等,内容也从千篇一律的清查、设卡扩大到了反诈宣传、文明劝导、警民恳谈等各个方面。
让群众有稳稳的安全感和满满的获得感,来自基层民间的群防群治组织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2000年,社会组织66家,2005年113家,2015年376家,现在这个数字攀升到了923家……在海宁,每7人就有1人注册做公益。
因为热衷户外运动,侯雪源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海宁海豹救援队,致力于钱塘江救援。“水流异常复杂,瞬息万变。很多救援技术在这里并不适用,大的船艇也进不来。”在当地海事部门看来,“钱塘江救援,急需专业力量加入。”
而“海豹”的出现,弥补了这个不足。他们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接受专业训练、开展联合演练,不断向渔民学习请教,日渐取得社会各界认可。去年7月,浙江省海豹救援队成立,“海豹”的力量延伸至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成为了平安海宁的一个新符号、一张新名片。
如今,“爱心联盟”来了,“海宁义工”来了,“众家娘舅”也来了,一支支社会力量自发成为平安海宁守护者,全年合力化解矛盾纠纷1.2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9.9%。
智慧+
让社会治理聪明起来
每2小时更新一次数据,将污水池、锅炉设备情况录入海宁企业“全员安全生产云平台”,这是德俊新材料公司员工杨陆平每天的工作。
大数据背后连着大安全。“不管是企业高层还是一线员工,只要扫一扫张贴在生产车间、公告栏等地的二维码就能实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不用专门查纸质台账。安全要求、标准化操作流程等也赫然在列。”德俊新材料首席安全官褚远松边说边展示,云平台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是否整改一目了然。一个直观数据显示,这家企业员工年度工伤次数从以前的6次降到了2次,而且都是小型工伤。
据了解,海宁在全国首创研发的企业“全员安全生产云平台”,已服务2600多家企业建立“云档案”,累计在线流转、审核、存档各类安全生产信息5万余条次,创新实现了全过程远程监管。“重点解决了安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经常下企检查’和‘频繁打扰企业’这对矛盾,压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海宁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管理,无处不在。海宁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与数字城管、政务热线、民防指挥“四中心合而为一”,实现了人员力量、政务服务、信息系统、视频监控、人防资源“五大整合”;12个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全面升级,特别是综治指挥室,融综治、信访、人防、数字城管、防汛等于一体,集成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综治视联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
群众叫得响、用得好的车卫士、市场盾、归家宝等平安产品背后,一个以“物联+互联”为核心的“沃警务·防控云”系统,更是实现了海宁全域范围内射频信号接收全覆盖、无盲区。
校平安、医管家、幸福居、智停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海宁城市治理正变得日益聪明起来。
品质+
让城市气质提升起来
立案、关停、下架、处罚!最近,不少海宁市民发现,一些经常光顾的外卖店下线了,或者被限制配送范围了。原来,自3月15日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上海“饿了么”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小餐饮整治再次全面升级。企业食堂也得到品质提升,海宁在全省首发《企业食堂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获新华社和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点赞。“这是我工作过的企业里,吃得最安心、最上档次的。”凯耀照明员工杨秀江说。
要问平安海宁的品质在哪里?答案在细节里、互动里、信任里。海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抓硬件、抓软件,更要抓民心、抓群众感受。
得知社区建了新的调解室,南关厢一家美术馆的老板蒋中健送来了一幅书法——《有话好说》。曾是一起纠纷当事人的他对这四个字感触颇深。当时社区干部和商铺联盟采取“背靠背”让他和另一名当事人分别“诉苦”,又从法理、情理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解开了双方的心结,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什么,想来想去,觉得这四个字最合适。”他说,“我们是社区一分子,以后有什么,尽管说、都好说。”
以“无案件、无诉讼、无信访”村(社区)创建为契机,海宁进一步建强“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网、“四防并举”治安防控网、“四级化讼”民事纠纷过滤网和“多员治访”初信初访化解网,79个村(社区)被嘉兴命名为“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推进市镇村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服务点一微信群”模式、常态开展最美选树和党建引领……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和机制,托起了一片大平安。
在海宁,群众的诉求就是平安建设的哨声。这些诉求不论大小,都十分具体,是简单的外卖,是百米的拥堵,甚至只是一个丢失的小钱包,都进入了决策者们的视野和制度设计的考量中。由此,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的礼让举措,成为这座城市的优雅风度;校园内外家校共治,尽显教育者的育人情怀;街头巷尾群防群治,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亲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