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9日讯(记者 陆乐 通讯员 沈鑫) “看,这家企业涉及的19项安全生产责任中,有两项未落实,这就是今天检查的重点。”近日,海宁市丁桥镇应急管理办主任顾煜峰和监管人员褚顺飞来到镇上一家企业检查安全生产,他们拿出手机扫了扫张贴在企业大门口的二维码,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落实情况马上“跳”了出来。
二维码背后,是大数据的力量。去年海宁研发应用“全员安全生产云平台”,将安全风险一“网”打尽。企业根据安全需要,定期上传记录、照片、检测报告等安全生产内容。市、镇两级应急管理部门登录“云平台”实时审核反馈,发现问题在线提醒。
记者打开“云平台”看到,2700多家“上云”企业的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和演练、安全投入、危险作业管理、预防机制建设等信息一目了然。“云平台”根据审核、定期上报等情况,自动判定企业各项标准的落实状态。只要有一条未通过审核,或者排查出的隐患有一项未整改,就认定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并视情生成红、橙、黄、蓝等相应的风险等级。据悉,“云平台”运行一年来,海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50%。
“接入‘云平台’后,企业的主动性就加强了,隐患排查质量也提高了。”浙江得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专职安全员胡敏徐说,安全监管部门会对经常性未落实主体责任要求或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降低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列入安全生产年度执法计划。
“以前对企业安全检查,都是一家一家跑,费时费力。”海宁市应急管理局监管员陈力介绍,依托平台数据,可以科学配置监管力量,执法更加精准,“对整改不积极、上报整改不及时的企业,采取联合执法、委托执法、交办执法、派驻执法等方式,保持高压态势。”
小小二维码,还拓宽了监督面。无论是政府监管人员,还是企业员工、社会公众只要手机扫扫二维码,都能成为企业“安全员”“监管员”。“有了‘云平台’,彻底告别纸质台账。安全要求、操作规范、责任人等信息动态更新,每个员工都能自觉监督起来。”海宁德俊新材料公司首席安全官褚远松告诉记者,接入平台后,这家企业员工年度工伤次数从以前的6次降到了2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