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城市有机更新、违章建筑拆除、房屋装修等都会产生建筑垃圾。过去,对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但这种方式不仅侵占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中的有害元素还会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并且难以消解,运输过程也有可能继续对环境造成影响。但随着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的继续推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有增无减,对其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显得更加迫切。
记者昨天从市建筑业管理局了解到,上周,南湖区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意味着我市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县(市、区)全覆盖,全市的建筑垃圾将进入统一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体系。通过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将其“变废为宝”再次发挥价值。
南湖区处置中心项目开工
南湖区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项目位于大桥镇,北至嘉钢大道,西至步焦路,由嘉兴市禾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推进建设。整个项目占地面积30875.09平方米,总投资11799.87万元。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包括建筑垃圾处理车间以及原材料堆放场地、再生骨料生产车间、制砖车间、园林垃圾处理车间等,厂区车间采用全封闭结构,其他还涉及码头、道路、绿化、河道疏浚等配套工程。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底竣工,设计处理建筑垃圾能力每年约40万吨。
如何让建筑垃圾搭上“从建筑中来、到建筑中去”的资源化利用“快车”?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投运后,其主要工艺流程是对建筑垃圾进行砖石料机械分选、破碎筛分、轻物质风选分离、除铁及人工分拣等工艺处理,把建筑垃圾还原成洁净的砂石骨料、砖砂、筛分土、废铁、轻物质(包括碎木材、塑料、布等)及其他物质,再通过生产线生产出各种类型的再生材料,如骨料、生态砖、广场砖、生态肥等。
“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形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南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极大提高区域建筑垃圾处理能力,有利于南湖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环境。
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随着南湖区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市各县(市、区)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建筑垃圾的特点是比较难处理,不单纯是某一种类型,所以作为垃圾的一个大类需要区分开来处理。”市建筑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全市8个项目的进度来看,海宁、桐乡、平湖、嘉兴港区的项目都已经建成并投产,南湖区、嘉善、海盐的项目正在建设,秀洲区的项目已经接近完工,至今年底,预计在建的项目都会完成建设。
据悉,建筑垃圾按照不同类型来分,目前我市主要有三种处置方式:对于项目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和泥浆,一般可以直接将其进行填埋处置;对于稍复杂的建筑垃圾,需要进行分拣后破碎成粗细不一的骨料,再交由其他具备进一步处置能力的机构进行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就是在前一道骨料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法,将其制作成再生砖或者再生构件。
建筑垃圾由于产生渠道不同、形态多样,所以处置难度较大,“除了直接填埋处置,后两种处置中心都需要在流水线上将建筑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把其中的金属、木制品、塑料制品等剥离出来,才能进一步将其制作成再生产品。”市建筑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建筑垃圾摇身变成再生砖
海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已经比较成熟,是我市较早探索和实践的项目。记者来到海宁鸿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看到,公司的仓库里和空地上都堆满了各种制好的再生环保砖块,形态颜色各异。这些砖的“前世”竟然都是建筑垃圾。
公司总经理许晓平介绍,根据需求和用途不同,再生环保砖可以按照订单要求,制作成市政道路用砖、海绵城市透水砖、生态砌块护岸护坡用砖等,“我们是订单式生产,堆放的这些产品都有主了。”
目前,海宁市产生的建筑垃圾都统一收运至鸿翔环境公司,然后再进行分拣、粉碎、综合循环利用,做成砖或者砌块。在该公司,记者看到由各个环节产生的可资源化利用的渣料堆放车间,堆放着木屑、金属、粗细不等的骨料等。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已经处置建筑垃圾4.63万吨。
对于新生事物再生砖,市场上一开始就能接受吗?再生砖的强度能达到相应的建筑材料质量要求吗?“一开始我们在开拓市场时也比较艰难。”许晓平坦言。为此,鸿翔环境公司充分发挥建筑企业优势,主动在自己公司的工程项目上使用建筑垃圾制作的材料。经过严格检验,再生砖能够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同时也能证明使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砖建造的房子质量并不差,“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比同类材料便宜10%至15%。”慢慢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的大门就此打开,鸿翔环境公司去年的产值达到了8200万元。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现了‘从建筑中来、到建筑中去’,切实保护了环境。”市建筑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市各县(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开工和投产使用,全市的建筑垃圾将逐步进入统一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