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盐,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速。目前,海盐县正全力以赴打好垃圾分类提升攻坚战,力争9月底前实现全县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并完成各类示范创建。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海盐县画出了“路线图”——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硬件、软件一起抓,引导、约束相结合,举全县之力把这件事抓紧抓实办好,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在武原街道香樟雅苑小区,垃圾分类亭、小区入口处和每幢楼的出入口都摆放着垃圾桶,分类亭内还设置了自动夜灯照明,桶上贴了垃圾分类标准,有些垃圾不知道怎么扔,看一眼图便能“按图索骥”,正确分类。“在垃圾分类源头,完善硬件设施细节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居民愿意分,也要让居民方便分。因此,我们在细节上作了很多配套和改进。”县分类办主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城市管理局)局长郑高行介绍。
针对分类成效不明显、收运体系不健全等垃圾分类工作短板,今年,海盐县在原有生活垃圾“1.0”版“三分类”向“2.0”版“四分类”转型升级,和国家标准一致,对已经布置“三分类”的场所再次细化,增加餐厨垃圾一类,共分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制度。为强化垃圾分类投放可追溯机制,海盐县开展了“贴标签”活动,推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实现精准投放,目前已覆盖32个居民小区。
餐厨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易腐败发臭,不能用普通垃圾车运输。海盐县积极完善餐厨垃圾处理公司、餐饮单位和县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的三方餐厨废弃物回收协议签约机制,实施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交付确认制度,实现城区大中型餐饮单位餐厨垃圾100%进入集中收集处置体系。海盐县要求餐厨垃圾处理公司严格落实收集、转运、处置日产日清,所有运输车辆统一印上“海盐县餐厨垃圾专用车辆”字样,全密封管理,做到运输途中不泄漏、不撒落,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同时强化餐厨垃圾处置进行网络监控,全过程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这个月开始,我们在各镇(街道)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餐饮场所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全面、细致再排摸,更新一店一档信息。”郑高行介绍,“此次整治,主要推行‘一巡九查’制度,重点检查是否规范安装、正常使用油烟净化器;是否有油水隔离设施、规范排放污水等9方面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清单,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严格落实,如餐饮场所逾期不整改或产生严重影响的,坚持严管重罚。”
在此基础上,海盐县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从重点领域强制实施向提质扩面全域推广。通过前期三轮调查排摸,全县9个镇(街道)强制分类扩面细分到30种分类单元12791个分类点位。截至7月3日,全县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位有10710个,分类覆盖面达83.73%。据统计,在30个分类单元中,居民小区数量达188个,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达72个,开展分类收集的覆盖面为38.3%。其中,武原街道居民小区数量为121个,占全县居民小区整体比例的64.36%;武原街道开展分类收集的居民小区数量为19个,占武原街道居民小区整体比例的15.7%。
施爱红是于城镇枫桥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亭长”,负责在农贸市场区域指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她说,“我们社区共有11名‘亭长’,都是志愿者,主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监督等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现在居民们大多‘拎得清’了,社区环境越来越好。”
在各镇(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整建制工作中,海盐县实行“一图一表四清单”,即一张镇(街道)建成区域分类布局图,一张整建制推进进度表,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和负面清单,同时深化“一镇一品”建设,不断完善设施、规范标识、规范收运收集,强化执法,努力探索创新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模式,打造精品案例,并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劝导员等五支志愿服务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八进”场所建立宣传阵地,树立一批垃圾分类典型人物,评选“分类达人”,推广使用垃圾分类信息系统。
垃圾分类从“1.0”版到“2.0”版
要将“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需要孕育它的“土壤”。这片“土壤”就是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配套设施体系。
为解决垃圾“混装混运”等矛盾,海盐县新增、更新购置各类型号分类桶5.585万只,购置分类收集车辆149辆,建设垃圾分类亭258个,规范统一标志标识,同时建设完成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其他垃圾收运采用移动压缩箱,餐厨垃圾收运采用密闭式收集车,统一了外观及标志。各镇(街道)建设了易腐垃圾中转点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全县17座垃圾中转站均实现垃圾分类转运。
“这17座垃圾中转站于今年3月完成新建(改建),均为移动式密闭压缩中转站,垃圾中转过程不落地,彻底解决了原先容量小、垃圾裸露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郑高行说,“上个月,武原街道的10座垃圾中转站加装了喷淋除臭系统,使用了微生物治污解毒除臭剂,起到治污、解毒、除臭的作用,确保了中转站及周边的环境质量。”
全程分类的最后一关是末端处置,海盐绿能环保项目则完美承担了这一重任。该项目包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配套飞灰填埋和餐厨垃圾综合处理三部分内容,规划占地面积189亩,总投资6.8亿元。项目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工程、餐厨垃圾综合处理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
“虽然实施了垃圾分类,减少了一定量的垃圾,但全县每天还会产生约400吨垃圾,之前,全靠运出去焚烧或安全填埋,绿能环保项目一期建成后,每天可以无害化处置800吨垃圾。”郑高行介绍,生活垃圾经焚烧转化为电能,可以说是“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电,从而实现“变废为宝”。此外,垃圾经过处理后,20%作为水过滤,20%变成炉渣,经过综合处理后,还可被用作建筑材料。当前,平均每吨垃圾可产出电能500千瓦时左右,每年可消耗生活垃圾约29万吨,发电约1.5亿千瓦时,所发电量可供7万多户家庭使用。
“垃圾焚烧厂也可以建设得很生态、很环保!”今年5月7日,在实地走访考察海盐绿能环保项目后,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为这一项目的集成化、协同化、资源化、生态化的特点频频“点赞”。
末端处置从“输出”到“自治”
消除“顽疾”从“人工”到“智能”
近日下午2时许,“城市啄木鸟”沈女士经过武原街道长安北路时发现,有大堆生活垃圾堆在人行道上。她立即拿出手机进行信息采集,并发送到海盐县“智慧城管”平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指挥(数管)中心工作人员根据责任分工将该问题通过网络立案,派遣武原街道进行处置。不一会儿,武原街道就反馈“已联系环卫中心人员清理”。这是“智慧城管”助力“垃圾执法全覆盖”专项行动中的一个缩影。
针对垃圾乱堆乱倒“顽疾”,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以“智慧城管”为基础,于今年1月起全面铺开“垃圾执法全覆盖”专项行动,按照“强化管理、从严执法、集中整治、落实长效”的原则,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混合垃圾等四方面着手,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400人次,开展执法巡查1410次,开展执法宣传451次,发放宣传单1410张,发现问题405个,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25份,整改问题390个,立案325起。
专项行动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指挥(数管)中心与环卫中心、各执法中队等高效联动、密切合作。相关部门一旦发现垃圾乱堆乱倒、抛洒滴漏等情况,立即报至指挥(数管)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根据事发路段、时间等调取视频监控,助力案件办理;同时,中心每天安排专人对县城区重要路段进行视频监控查看。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有关人员介绍,“智慧城管”平台集巡查轨迹、拍照上传、对讲通信、任务处置、整改对比、信息共享、检查监督等七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无盲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话、上传图片及定位信息,同时也畅通了群众对城市管理方面的投诉举报渠道,做到对群众举报投诉信息和案件回访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此次专项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专项行动,还借助机关服务品牌“城市啄木鸟”,推出“城市啄木鸟随手拍之垃圾不落地”活动,引导500多人的“城市啄木鸟”队伍,对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乱堆乱倒现象进行曝光,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和生活垃圾相比,建筑垃圾种类多、体积大、处置更为复杂。近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于城中队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于城镇吕冢大桥东北侧(原沥青搅拌站)区块有大量重型自卸货车进出倾倒渣土,驾驶员周某、娄某无法出示相关建筑垃圾、渣土处置运输核准随车凭证,执法队员当即叫停了倾倒行为。
经调查得知,该渣土由海宁某运输公司从其承包的海宁某项目工程运来,海宁某运输公司只与其签订了土方运输合同,并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目前,于城中队已对海宁某运输公司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为切实解决工程施工、房屋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工作,海盐县深入开展建筑垃圾执法检查,各执法中队按照“强化管理、从严执法、联合整治、落实长效”的原则,依托“智慧城管”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群众举报等途径,从严查处一批乱倒、偷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共开展执法检查460多次,开展部门联合执法50多次,开展执法宣传230多次,发放宣传单600多份,发现问题284个,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66份,完成整改问题18个,一般程序立案229起,发出决定书202起,结案192起,实际收缴罚没款37.872万元。
接下来,各执法中队将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建筑垃圾的运输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加强日常监管,同时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对建筑工地、建筑渣土运输进行常态化执法检查。
“我们将不间断地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堆放情况进行排查和整治,确保程序到位、污染防治到位、日常管理到位、周边环境整治到位,同时做到有围墙、有标识、有监控、有人管、有制度、有防污措施、有修复方案。”郑高行说,“保持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高压态势,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绝不手软,涉及环保类案件一律严厉查处、顶格处罚,环保督察点位涉及的违建一律拆除,并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留死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