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从“手动”红绿灯到交通“黑科技”
2019年09月12日 09:33:1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周明丽 通讯员 张晴 张欢

  【镜头】“就是这辆车。”在南湖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中心,民警郜泉侠通过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调阅案发路口的监控视频,“一秒”就查出了逃逸车辆的相关信息。前不久,在新丰镇嘉盐线净相村路口,熊某驾驶一辆面包车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后逃逸,但路口监控录像铁证如山,熊某最终被南湖交警处以扣12分、罚款1700元的处罚。

  “黑科技”让交通管理更智能。据南湖交警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不仅实现了接处警、指挥调度、交通违法录入等功能的高效运转,还可实时监控并调阅所有道路视频及全区治安探头录像,让交通事故逃逸、危险驾驶等行为难逃法网。在发生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时,可对辖区所有交通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加速路口通行效率。遇到恶劣天气,工作人员只要在电脑上输入一段提醒信息,就能立即显示在全区各大公路的户外交通LED屏上……

  可以说,这个小房间好比南湖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大脑”所在,让南湖区交通管理变得十分“智慧”。

  新丰交警中队民警郜泉侠是南湖交警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今年59岁的他自1982年以来一直在交通管理一线工作,今夕对比让他感慨:真是天壤之别!

  据郜泉侠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嘉兴市本级城市规模在环城路以内,老中山路是全市最好的道路,但也只有6米来宽,其他道路大多是石板路。老百姓个人没有小汽车,自行车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市内货物运输基本靠人力板车,只有“五大厂”有几辆大卡车。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管理便显得粗放。郜泉侠回忆,当时嘉兴市本级只有3座交通岗亭,配套了市区仅有的3台红绿灯,3座岗亭分别设在勤俭路、建国路口,老轮船码头门口及东门岗亭(现文华园宾馆门口),红绿灯一般不开,只有汽车来了才手动开一下,车走了就关掉。

  那时候群众也毫无交通规则意识,早晚高峰时段,自行车如过江之鲫。不过好在“从前慢”,交通事故倒是罕见,市本级每年最多发生一两起亡人交通事故,老百姓骑自行车碰到擦到也基本不报警。

  在郜泉侠刚上班的1982年,嘉兴市本级交通队只有30多名交警,配两辆边三轮,民警出警、巡逻基本上骑自己的自行车。群众报个警也不方便,需要先拨114查询交警部门的电话号码……

  过去落后,如今智能,几十年来,城市交通发展史见证了南湖区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交通变得四通八达,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提档升级,从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到小汽车。随着城市交通情况日益复杂,交通安全管理举措日新月异。

  目前,南湖交警辖区已实现路口视频监控全覆盖,90%的路口安装了智能信号灯,最近大桥镇云西路还上线了“平安之光”智慧斑马线,可对过往车辆、行人自动发出预警。

  “现在我们在赶往事故现场的途中,就能通过手机接收视频,还能查询当事人信息,处理事故十分方便。”回忆那个需要手动控制红绿灯的年代,感受如今智能交通管理带来的便捷,郜泉侠真是感慨良多。

  交通管理从“人工”到“智能”,只是城市管理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方面。

  如今的南湖区城市管理越来越科学:耕地保护上,“天眼”系统扫过田野,一旦发现违法用地苗头,可自动拍照取证,并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发送预警短信;市容管理上,南湖智慧城管平台实时指挥系统正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大显身手,可实时监控市容、实现点对点派单和反馈处理结果;智安小区、智安校园的建设拉起一道道安全防线……近年来,南湖区平安建设领域更是“新鲜事”一件接一件,通过应用“黑科技”,让数据多跑腿,随着各镇(街道)不断升级“四个平台”,南湖平安坚盾日益牢固。

  【新闻旁白】70年沧桑巨变,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极大提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老百姓畅享的日常。地处长三角城市中心的南湖区,在美化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管理上持续发力,城市管理水平日益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标签: 南湖;南湖区;郜泉侠;交通管理;路口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从“手动”红绿灯到交通“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