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第4版刊登了《嘉善:“地嘉人善”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尖兵”》的文章,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
原文如下
善,是吴根越角的碧波,更是先锋之城的底色。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浙江嘉善“以善之名”,争做先行者和排头兵。
这里,探索“善政走向善治”,不断创新突破体制机制壁垒;这里,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爱与责任铸就新时代“善商”文明;这里,努力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善居”之地,留得住乡愁,承得了梦想。
善治:小县城大开放,破壁求发展
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就有关于“嘉善”地名由来的记载:“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郭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这其中,既有对嘉善人性格平顺豁达的赞赏,也有依法循礼的“善治”端倪。
“上善若水”,是脱胎于农耕文化的智慧,更是嘉善人对社会治理的追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嘉善却面临“发展洼地”的窘境:距离上海、苏州、杭州三座大都市均在百公里以内,却没能挤进任何一座城市的核心发展区。没能借势“大树底下好乘凉”,反而落得“大树底下不长草”。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也糟糕,与百姓期待的“善治”目标相差较远。
近十多年来,嘉善干群同心、全力建设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努力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三篇文章,全面探路县域科学发展,并交出了精彩答卷。
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嘉善决心进一步做好“善政走向善治”的实践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不同于建设一座城市,开发一片区域,更多的是要在制度上创新突破,要积极探索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以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许晴说。
嘉善与毗邻的上海、江苏区县携手,着力在“破壁”上下功夫。
沪浙交界处曾有一座违建房,一半位于上海市枫泾镇菖梧村,一半位于嘉善县惠民街道曙光村。两年前,拆违工作因为地界问题被“卡”住。“业主不肯拆,甚至发动整个村村民在举证材料上签字,证明房子是建在上海地界上的,浙江无权拆除。”曙光村党委书记查云法说。
2017年8月,上海市枫泾镇与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惠民街道,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形成“四方联盟·党建一体”的联动发展工作格局。将党建“神经元”接入彼此系统,大大提高了处理毗邻地区事务的速度、质量和能级。拖了两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得到妥善解决。
2019年9月22日凌晨,受台 风“塔巴”影响,与上海毗邻的嘉善俞汇村附近多处线路出现电杆断杆、倾斜,造成30个公变、4个用户专变失电。得益于两地之间建立的“跨省配网联络线”,嘉善出现失电,“上海电”迅速补上。曾经“近在咫尺”却又“电力割裂”的配电网刚性隔绝消失了。
“以前遇到台 风天气,断电抢修要好几个小时,现在基本上没有断过电。”嘉善县俞汇村村民曹立付,在苏浙沪交界地经营着一片52亩的鱼塘,当得知自己的老家,江苏省吴江区也即将纳入跨省配电范畴,他感到十分高兴。
嘉善县姚庄镇洪字圩,是嘉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自然村落。通过环境整治和文化修复工程,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善商:肩负爱与责任,方能走得长远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静静伫立在长三角城市中的许多民国优秀历史建筑,砖瓦上都刻有“泰山制造”4个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凝聚了百年前一批中国商人“实业救国”的雄心壮志。
“诞生于1921年的‘泰山公司’为我国砖瓦工业革命之先声,开创了用‘土窑墩’烧制‘洋瓦’的先河,率先进行了窑墩燃料的改革。”《嘉善档案史志》编辑杨越岷说,“更重要的是,‘泰山公司’有了早期长三角跨区域合作的雏形,很多有识之士、商业巨子在嘉善办厂,而嘉善生产的砖瓦又为多地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年后,“泰山”实业带来的思考依然深刻,奠定了“善商”之风的底色。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我觉得,那一定是把国家振兴和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始终不忘爱与奉献、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是能沉住气去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全球光伏应用制造商、地洲智慧能源集团董事长张华军说。
如今,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许多城市的郊区、农村,都用上了一种“太阳能路灯”。就算连续下雨两个月,遭遇台 风断电,晚上的道路也再不会漆黑一片。这项技术,就来自张华军的企业团队。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探讨“善商”的内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善商”体现了自由、平等、效率和诚信的内涵,兼具道义和功利价值,无论对于今天中国的企业还是社会,都是意义深远的无形资产。
为了让新时代“善商”之风带动城市发展、扩大辐射覆盖面,嘉善“拿权力开刀、从自身割肉”,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对民资和外资鼓励类、允许类的企业投资项目推行“零审批”制度,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90天。
“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嘉善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必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政府相关领域的改革,增强嘉善的竞争优势。”嘉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徐鸣阳说。
近年来,嘉善累计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4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企业最初看中的可能大都是嘉善的区位优势和土地空间资源,但当他们真正融入这里便会被“乐善好施”之风感染,让“善”的种子在企业文化中生根发芽。
2019年7月1日,歌斐颂巧克力(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在浙江省嘉善县行政审批中心市场监管窗口,领取了首张经营场所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字样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先后与上海市教委、浙江省教育厅签订联合举办“青少年研学基地”的协议。此后,又与中国儿童中心合作推进儿童关爱事业。
“从生产中国人自己的巧克力品牌,到通过巧克力小镇的运营来传递情感文化,再到与教育部门合作创新‘食育’教育,我们就是希望企业的发展能更好地契合国家战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莫雪峰说。
嘉善县罗星街道厍浜村老工业园区变身而成的“归谷”嘉善科技园。这里不再烟囱林立,而是鸟语花香,科技型企业遍地开花,吸引着数百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聚集。
善居:留得住乡愁,承得了梦想
一定历史时期的高歌猛进,让嘉善“青砖黛瓦马头墙、一户一屋一河埠”的居住风情遭到了破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作坊经济所付出的代价,是随处可见臭水河、垃圾场。
嘉善何以“跻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10年时间,嘉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低效项目;因地制宜修复生态系统、一村一策打造美丽乡村。激发县域深层次活力,努力让只有富裕企业才办得成的“亏本”环保,变成一种在经济上能“赢利”的绿色产业。
2019年9月29日,正值嘉善县第三届善文化节在西塘古镇开幕。乘一叶扁舟,荡漾绿水之上,远处是大红灯笼高挂的街市,近旁是躺椅上品茗的老翁。“人在嘉善,触摸烟雨江南。”古镇民宿留言簿上,一位游客写下了惬意的感受。
嘉善县西塘古镇在夜幕下显得格外迷人,游客徜徉其中,别有一番韵味。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善居”思想的基本特征。嘉善用实践证明,善居,是环境优美与人际和谐的兼顾。
上海退休教师盛家龙,带着几千册藏书,住进了嘉善县天凝镇洪溪社区。“我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人。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都在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里的社区党建和村民文化也做得特别好,让我很有归属感。”
盛老师口中的洪溪,曾经是出了名的“上 访村”。村党委书记陈俐勤上岗后,盘活了村里的存量资产,创立了重大村务公决制,把广场舞跳上了中国达人秀舞台,让繁荣的农村文化像磁铁一样吸引着群众的向心力。
“国庆前,我们为60岁以上的老村民办‘百家宴’,酒桌从村头延绵到了村尾,大家都好开心。我觉得,只有将善文化元素与新的生活理念融合,才能拓展‘善’的人居内涵。”陈俐勤说。
在嘉善,“善居”是一种平安、健康和均衡的幸福:是村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9600元以下的低 收入农户;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最低,是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到达96.03%、99.30%;是全域学校“零差异”、城乡师资“零差距”、城乡学生“零择校”。
“善居”,是留得住乡愁,也能承载梦想。嘉善,力争打造长三角最有“获得感”的城市。
老家河南安阳的葛晓菊,刚刚成为新嘉善人。“2016年来西塘旅游时,就被这里的地嘉人善所打动。2017年,我决定到这里买房子。2019年,儿子跟着我来到嘉善。刚来就跑去图书馆,还跟我说,这里一张身份证能借10本书!相信他在这里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
(原标题《媒体看嘉善 | 新华社点赞嘉善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尖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