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120亩基地年产数百万公斤果蔬,平湖这家农业公司 种菜基本用雨水,靠谱吗
2021年03月22日 07:44:3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郑亚丽 肖未 共享联盟平湖站 陆浩强 张旭东

  浙江在线3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亚丽 肖未 共享联盟平湖站 陆浩强 张旭东)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处占地120亩、年产数百万公斤优质果蔬的数字农业基地。这个基地在节水增效上玩出了新花样。

  近日,一个小雨天,我们走进绿迹公司。在温室大棚里,我们听到棚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基地技术员林柏祥指着头顶的横梁解释:大棚上有雨水回收“神器”。在大棚设计之初,他们就在顶棚凹槽处设置了雨水回收槽。下雨天,雨水顺着坡度流入凹槽,最终通过管道汇流,收集至雨水回收池。

  “雨水是我们园区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公司负责人余魁是这个基地的总设计师。投身农业前,他曾在水利系统工作过14年,对水的利用颇有心得。余魁说,农业用水量大,夏季高峰期有时候每天要用数百吨,如果能把雨水循环利用起来,能省不少水。事实证明,除了极端天气外,这些过滤后的雨水基本能满足基地的生产需要。

  棚外毛毛细雨,棚里绿意盎然。不过跟常见的蔬菜不同,这里的菜要么长在钢板上,要么立在三角形的种植架上。“公司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种植技术,最大程度实现了高效水肥一体化。”基地管理员晏政说,这里没有传统的土培模式,70亩大棚蔬果主要通过水培、气雾培和沙培种植。

  在水培区,我们好奇地掀起了种满蒿菜的彩钢板。只见钢板下,一根根白净的根须生长茂盛,涓涓细流缓缓而过,汇入地面的浅沟里。晏政介绍,这些流动的液体其实是适合蔬菜生长的营养液,他们的农智云系统监测到蔬菜缺水时,自动灌溉系统就会释放营养液。多余的营养液可通过收集装置回流至营养液池,实现循环利用。

  “气雾培和水培的原理一样,不过气雾培更节水。”余魁介绍,这样一个营养液循环流程,除了植物吸收的水分和自然蒸发外,几乎可以实现零浪费。说着,余魁指了指角落里一个半掩着的营养液池,虽然只有七八立方米,但供给一个大棚里的蔬菜绰绰有余,比传统种植模式节水50%以上。

  紧接着,我们来到一个种满辣椒苗的大棚。一脚踩上去才发现地面上不是泥,而是沙,辣椒苗正是长在细沙中。“沙子的通透性好,对水肥的吸收力强。”林柏祥表示,这样的种植模式能减少水肥流失。同时,地面上还全部覆盖了一层黑色地膜,可防止水肥渗进土壤。

  林柏祥指着立在大棚里的传感器说,之所以能实现精准滴灌,其实是靠藏在沙土、空气、种植架等处的传感器,通过它们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综合分析植物生长情况,再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浇多少。

  “按需浇水,只是我们基地数字化农业的一个体现。”余魁介绍,这些节水细节,离不开数据后台这个“大脑”。在这个平台上,基地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等数据都集中在一起,经过整理分析,就能作出预判,更科学地生产。

  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景。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 供图


标签: 营养液;雨水回收;节水;钢板;种植 责任编辑: 牟嘉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xnews/202103/W020210322279524432932.jpg

120亩基地年产数百万公斤果蔬,平湖这家农业公司 种菜基本用雨水,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