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记者 戴睿云 王璐怡 万笑影 李茸 见习记者 葛雪琪)南湖畔,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繁忙依旧。一条96345热线,连起了居民需求和党员志愿服务,带动了一群人,也温暖了一座城。
9月27日,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所在地——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一场“我们的故事·三届党代表说十年”圆桌会,让来自浙江海岛、山区、水乡,同样具有“最美”精神品格的三位党代表聚到了一起。
9月27日,在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翁丽芬、万少华、骆叶青(从右至左)三位党代表畅谈加快推进精神富有。 本报记者 姚颖康 吕之遥 王志杰 摄
“我们要向你们的志愿者队伍学习。”党的十九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少华,握住党的二十大代表、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骆叶青的手说。风尘仆仆前来赴约的党的十八大代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翁丽芬说,要把嘉兴96345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三位代表都是精神风尚的引领者。十年跨越,浙江人民在创造物质富裕的同时,同样孜孜以求精神富有。现场主持人、嘉兴红船青年宣讲团90后宣讲员李圆月邀请观众打开三个盲盒。盒里装着什么故事?在浙江共同富裕建设的大场景中,如何加快推进精神富有?“流淌”的故事里,折射出这十年的变与不变。
时代在变,精神不变
“阿垦”永远年轻
大眼睛,小平头,身穿背心,卷着裤管,肩上还扛着一柄锄头。
盲盒中出现一个可爱的公仔,立即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
翁丽芬代表带来的“阿垦”公仔。
“这是我带来的‘阿垦’公仔,源于老垦荒队员的青春奋斗故事。”翁丽芬率先认领自己带来的宝贝,讲起“阿垦”背后的故事。
1956年,第一代垦荒人来到大陈岛,用青春和拼搏把这座荒岛变成了璀璨的“东海明珠”,也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在垦荒精神的感召下,翁丽芬扎根海岛30多年,陪伴一批批渔家孩子成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传承着垦荒精神。
“‘阿垦’公仔现在成了椒江区各学校奖励垦荒好少年的特别奖品。”翁丽芬说,不仅要让孩子喜欢“阿垦”卡通形象,还要让其所代表的垦荒精神一直传承下去。翁丽芬主编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成为地方教材,同时推行劳动教育,打造大陈岛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等。一批批大陈岛的孩子成长成才,走出小岛,活跃在各个领域,成为垦荒精神的传承人和传播者。
现场的一段“小插曲”给翁丽芬带来了惊喜。大屏幕上,从大陈实验学校走出来的亚锦赛帆船冠军魏梦喜,通过视频带来问候:“当年,老师谆谆教导我们,要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通过学习和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磨炼了我不屈不挠、勇于拼搏、不怕失败的性格。” 魏梦喜说,垦荒精神激励她不断突破自我,在各项大赛上斩金夺银。
一代代大陈岛“垦荒人”用奋斗改变着海岛的模样。10年来,海岛的孩子拥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设施;海岛风景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越来越多人登岛观光休闲,仅今年1月到8月,岛上旅游收入达7300万元。如今,大陈岛还在打造碳中和示范岛……翁丽芬用一张张实景图给大家展示海岛变化。
队员在变,大爱不变
治愈更多身心伤痛
“用爱心抚平历史‘创伤’——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救治工作组”——当现场观众展示出另一个盲盒中的万少华团队队旗时,现场响起了掌声。
万少华代表带来的团队队旗。
抗战时期,日军在衢州实施细菌战,不少百姓受到摧残,患上“烂脚病”。从2009年起,万少华团队踏遍青山寻找受害老人,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救助。
大爱,感动万千人。2016年,万少华成为浙江首位荣膺“时代楷模”的个人。13年来,万少华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到如今衢州市卫生系统推广组建了“万少华团队”。“今年,00后的年轻护士也加入了我们。”万少华自豪地说,90%以上的受害老人在他们团队的帮助下治愈了“烂脚病”。
“我还记得第一次跟着万队长去服务老人时受到的震撼。”一同来到现场的万少华团队80后护士林卿动情地说,老人的伤口严重腐烂,但老队员细心地为他们换药,“这就是医者仁心。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跟着团队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
随着时间流逝,“烂脚病”老人相继离世。万少华团队的志愿服务还在延续,这份大爱没有改变,他们救助的目光投向了困难老人、退伍老兵等更多群体。“因为跟着万老师救助‘烂脚病’老人,我选择了创面修复和血管外科为职业方向。现在也为慕名而来家庭困难的普通‘烂脚病’患者免费治疗。”来到现场的万少华团队医生姜金华说。
服务在变,情怀不变
从55到1.2万的红色力量
骆叶青带来的盲盒里是什么?“谜底”是一台电话机。
“和一般电话机不同,它上面有个大大的红色按键,是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量身定制的。”骆叶青说。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按下这个红色按键,96345接线员就会根据之前走访记录的家庭地址、子女电话、既往病史等情况,立即给予帮助。
骆叶青代表带来的“一键通”电话机。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一键通’电话机是我们热线的服务载体之一。为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96345还推出数字化应用,围绕群众需求持续上新服务项目,通过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方便群众快速求助。”骆叶青说,成立至今,96345已累计受理市民求助487万余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9.95%。96345接线员从最初的10名增至23名,党员志愿者从55名增加到1.2万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油漆工徐顺宝在现场分享了她与96345双向奔赴的故事。多年前,徐顺宝的丈夫离世,孩子还在读书,生活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骆叶青与志愿者们不仅给她精神安慰,还优先为她派单介绍工作,帮助她走过最难的日子。后来,徐顺宝不仅申请入了党,而且成为最活跃的96345党员志愿者之一。“没有96345,就没有今天的我。现在我的日子好起来了,也要回馈社会。”她说。
96345的故事,是浙江志愿服务的缩影。截至目前,我省志愿者注册数达1813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超四分之一。
微光成炬,引领风尚
平凡的你我都能发光
三位代表的故事,映照出浙江人不断向上向美的精神风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正能量激荡的对话,也激发了现场观众对精神文明的共鸣与思考。
“万医生,您和您的团队这么多年帮助这么多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也想成为一个能帮助很多人的人,我应该怎么做?”现场,六年级学生、“红船小讲解”宋宇宣向万少华提问。
“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希望你们从小从身边的事做起,当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双手。”台上的万少华循循善诱,台下的宋宇宣连连点头。
深受网络影响的年轻观众,困惑于一些网上的“新说法”:比如“躺平”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还有人给年轻一代贴上“精致利己”的标签。年轻观众提问:“代表们对此怎么看?”
“精致利己,只是个别现象。”骆叶青说,在96345的1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中,年轻人占比达90%。“躺平也不是年轻人真正的状态。”翁丽芬补充道,这只是青年的一种调侃表达,奋斗精神其实一直厚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中。
现场播放的今夏火遍全网的一段视频,用事实证明新一代青年的担当:来自桐乡民泰村镇银行的90后职员沈东、陆晓婷,徒手接住从高处坠落的3岁女童。短短的视频重温再次感动全场,观众们情不自禁鼓掌致敬。
“当时我来不及思考,唯一想的就是救人。”来到活动现场的沈东谦逊地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被问及如何理解好人,陆晓婷回答:“好人就是我们身边努力的平凡人的样子。”
微光成炬,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向美而行。这些年来,浙江不断推动“最美”从盆景变风景、从风景成风尚。浙江已先后涌现各级各类身边榜样、好人典型2万多例。
圆桌会临近结束,观众争相与现场的党代表合影。“聆听这些故事,我几次湿了眼眶。这背后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北师大南湖附校老师徐文超说,他要把故事带回去和全校孩子分享,让文明风尚更好传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