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丽水莲都海拔最高的峰源乡 有一群可爱的年轻大学毕业生
2017年03月03日 05:42:0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应全 石天星 胡昊

zjrb2017030300010v02b003.jpg

胡红梅(左二)和另一位女医生冒险出诊(资料照片)。

zjrb2017030300010v02b004.jpg

在囿山小学峰源校区,吴菊青老师在上课。 记者 李应全 摄

  浙江在线3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应全 石天星 胡昊 区委报道组 兰剑)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有力推动基层事业发展。

  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生活、工作习惯吗?他们有哪些困惑和难题?本报记者日前选择一个偏远乡村——丽水莲都区海拔最高的峰源乡,进行蹲点调查,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感受他们放飞在大山里的青春和梦想。

  青山不老乡人渐老

  高山呼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在浙江的版图上,峰源乡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遥远而偏僻。从杭州到丽水,距离280公里,坐高铁1小时40多分钟就到了;从丽水莲都区再到峰源乡,距离仅58公里,开车疾走大约也需要1小时40分钟。

  耗时,其实是耗在28公里蜿蜒的盘山路上。上山一直在急转弯,据说要转333道弯,转得我们头晕目眩。就是这曲曲折折的弯,拉大了时空距离,让峰源乡成为人人口中的“偏远”之地;又是这曲曲折折的弯,使这个平均海拔达735米的高山乡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如荒漠需要甘泉,如婴儿需要母乳,这个偏僻的山乡渴望着更多的大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

  老龄化的乡村需要医科大学毕业生。全乡远近8个行政村、8479人中,79%的村民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的约18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健康状况不佳,生活需要有人照料。

  空心化的乡村在复兴之路上需要大学生。全乡生态资源丰富,却缺乏足够的有激情有创意的人才来开拓。

  留守儿童需要大学生教师的爱心浇灌。当地61名孩子(其中小学47人、幼儿园14人)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或许,数字是枯燥的,但只要听听我们看到、遇到的故事,你就会更加理解基层对大学生深切的渴望。

  在峰源乡工作的大学生中,外省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今年35岁的女医生胡红梅,湖北仙桃人;另一个是今年31岁的小学教师王智文,云南昭通人。

  “这么偏远的地方,你怎么会来呢?”记者调侃胡红梅。

  “一切都是因为爱情。”胡红梅快人快语。

  原来,胡红梅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和丈夫是同窗,毕业后双双来到丈夫的家乡莲都区。丈夫在碧湖镇一家民营专科医院做骨科医生,而她最初在莲都区联合卫生院工作,在几个乡镇卫生院辗转后,来到这个偏远山乡做全科医生。

  让胡红梅记忆深刻的,是第一次随访一位空巢老奶奶。

  长年的寡居生活让老人心情郁闷,食欲不振,睡眠失调。平时饭桌上多是咸菜与腌制食品,随便应付。来到她家后,胡红梅一边干着手头的活,一边和老人用当地方言拉家常。体格检查后,她确定老人属于高血压三级管理对象,便劝老人以后多吃蔬菜,不要只吃咸菜与腌制食品。

  老人的脸上露出笑容。天快要暗下来的时候,胡红梅起身要走,老奶奶依依不舍,拉着胡红梅的手说:“谢谢国家这么关心我们老人家哦。”“姑娘,路上小心。”

  走出老远,胡红梅回头张望,老奶奶仍然站在那儿目送她。此后,每一次上门、检查、离开,老人都感激地目送胡红梅远去的背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在胡红梅的健康管理下,老人血压日趋平稳,心情逐渐开朗。今年春节,老奶奶的儿女从外地回来,专程来到乡卫生院,一定要当面感谢胡红梅这么多年对老人家的照顾。胡红梅淡然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是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要靠胡红梅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去落实。胡红梅的每一次走访,就像一缕春风吹进农民心田,让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像胡红梅一样,乡卫生院9名医务人员(其中有6名年轻大学生)负责全乡8个行政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6年,全院门诊仅仅只有0.92万余人次、医疗业务收入44.2万元,却为全乡676名高血压患者、149名糖尿病患者、56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了规范管理。庞山村70多岁的村民李琪儿说:“有了这些年轻医生,我们看病、吃药不用愁。”

  令人牵挂的,还有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

  “我好想妈妈,想哭。”一张张类似的小纸条,写着孩子们对亲情深深的呼唤。

  囿山小学峰源校区的老师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真情浇灌孩子的心灵,让快乐回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设立在教学楼二楼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名为“心灵小屋”,藏着几百张这样的纸条。针对留守儿童多的情况,学校3年前专门成立这个“心灵小屋”,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校长叶永海指定年轻教师王智文负责。

  王智文2013年从丽水学院中文师范专业毕业以来,一直在该校工作。2015年,他被评为莲都区“孝老爱亲好人”。

  我们在“心灵小屋”看到一只特殊的泡沫箱子,里面装着几百张纸条,上面写着学生们心灵深处的小秘密。王智文解释说,孩子们心里有很多小秘密,不好意思对老师说,但喜欢给老师悄悄写纸条。他们用稚嫩的文字或图画表达想念父母之情、讲述学习困惑、倾诉成长烦恼。无论多忙,王智文有信必复,然后找适当的机会,把回信悄悄塞到学生手里。

  包括王智文在内,老师们在悉心安慰、开导孩子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开展“清雅劲节”竹文化活动,教孩子们吹笛子、葫芦丝,跳竹竿舞和火筒舞、画竹板画等,引领孩子们培养特长、砥砺品格、丰富生活。

  我们在校园里看到,这些孩子十分阳光、乐观、懂礼貌,见人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叶永海校长赞扬说:“这些大学生教师工作认真、富有爱心,正是老师们潜移默化立德树人,将爱心、细心、真心化作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而这,需要多少满满的爱啊!老师们的心里,一定装着留守儿童的快乐和悲伤,一定装着孩子们的渴望和未来。

  情系乡土游子归来

  基层工作六成是年轻大学生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 ——《雪》

  故乡的歌,如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浓浓的乡愁,如古堰画乡瓯江上的点点帆影,萦绕在游子心头。对家乡的眷念,使一群高山之上可爱的人们,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返回故乡。

  丽水市的人才政策对他们颇有吸引力。近年来,丽水实施筑巢引凤计划和特别引才计划,通过组团外出招聘、赴省外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加大人才引进和聘用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例如,自2012年起,市、县(市、区)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录用计划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力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基层服务项目。“211”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研究生等以上人才应聘丽水事业单位的,不受招聘时限限制,采取灵活简易的招聘程序,可直接办理正式聘用手续。

  在峰源乡工作的46名35岁以下年轻大学生,在全乡71名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占比达64.8%,其中44人是丽水本地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着平平凡凡的事,但有几个人的身影总在记者的脑海中驻留,难以忘怀。

  85后“硕士猪倌”林昌俊。

  林昌俊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学的是动物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师兄师姐毕业后一般都去了大城市,而林昌俊上大学时一门心思想考公务员,去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

  毕业后,他一边在丽水做家教,一边准备省级公务员考试。去年过完年没多久,恰逢莲都区农业局在武汉招录人才,他远赴武汉报名,顺利通过考试,作为引进人才被分到峰源乡做畜牧员。2016年初,莲都区峰源乡开始在农户家中推广“猪小乖”计划,林昌俊负责指导农户在高山上饲养当地土猪品种“碧湖黑猪”。当地人称他为“硕士猪倌”,此名号流传开来。

  海归“账房先生”钟高源。

  85后硕士,话语不多,书生气十足,自言性格像老人,喜欢宁静的乡村生活,喜欢房前养花、房后种菜的日子。

  他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统计学专业,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读会计研究生。毕业后,申请延长驻留时间一年半,做的却是洗碗工、会计员、装修工、服务员、清洁外包等。“什么都想试一试。”回国后,恰逢2016年莲都区农业局在成都招录人才,他赶到成都,顺利考入区农业局,被分到峰源乡农技站,做农村双代理会计工作,主要从事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和帮村里做账,合同一签就是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生找工作不易,先进来再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想在乡村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公务员蒋洪勇。

  他毕业于温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来在温州一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当他辞职离开公司时,工资已经达到6000多元。回到家乡当大学生“村官”,工资少了很多。他为什么要放弃繁华城市里一份不错的薪水,回来当大学生“村官”?蒋洪勇说:“我在丽水出生、长大,对农村有感情。农村有广阔天地,大学生在这里应该有所作为。”2015年,他考上莲都区乡镇公务员,被分配到峰源乡党政办。

  囿山小学峰源校区教师、“知心姐姐”吴菊青。

  今年25岁的吴菊青是莲都区太平乡人,从丽水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吴菊青一直自立自强,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们自强自立,心里要阳光、对生活要乐观,成了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吴菊青说,班上有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女孩,她妈妈离开了家庭。这名缺少母爱的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得到老师关爱。吴菊青从点滴做起,以真心换取孩子的信任。两人成了好朋友,女孩还主动找老师谈心:“爸爸在外地打工,除寄钱外不像老师这样关心我。”“我可以单独来找你吗?”“我今年要好好学习。”吴菊青付出了真情,得到孩子的真心。

  还有乡林业站巡山美女周苗莉、把“六皮精神”挂在嘴边的“老乡镇”桑超迅……

  在乡政府的乡干部身份公开栏中,39名工作人员中24人是年轻大学生,其中两人是硕士研究生。

  峰源乡只有一所小学和一所附属幼儿园,全校师生加起来只有76人。在15名教师中有13名年轻教师,基本上是毕业不久的师范类专科、本科大学生。在乡林业站,5人中有1名90后女大学生。莲都农商银行峰源分理处网点3人中有两名90后大学生。峰源乡卫生院有6名年轻大学生。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从不同高校毕业的46名年轻大学生,成为峰源乡的生力军,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复兴的希望。

标签: 峰源乡;大学生;莲都区;丽水;高校毕业生;孩子;留守儿童;毕业;老师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