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家青嶂里,鸡犬白云中。明人樊通不知道,自己诗颂的松阳美景,数百年后会成为现代都市人趋之若鹜的稀缺旅游资源,被誉为“江南最后一个秘境”。
浙江在线8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李风 叶军龙 项柳洲)松阳有71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全国第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这些金名片的背后是松阳大力发展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乡村旅游需要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工商资本担心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投入有疑虑。怎么办?从供地方式入手,松阳为发展乡村旅游摸索了一套有效流转、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用地的新模式。不仅有效实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流转,达到产权明晰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激发了农民、工商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使乡村“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成为了一种可能,也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提供了具体的松阳实践、松阳元素、松阳印记。
古村供地创新
企业纷至沓来
潘安清的家,位于一座名叫“横岗”的山岗之巅。从他家门口望出去,黛瓦、翠竹、近山、远山、天空,美景层次分明,凝神远眺,只觉岁月静好。背后,一座历史久远的黄泥农房,典型的浙西民居,潘安清的家人们正坐在堂前择菜聊天,倾听家常,生活气息浓浓。
“将来,我们整村都要进行旅游开发。”潘安清是松阳县竹源乡横岗村党支部书记。他拿起竹几上放着的青花海碗,喝了一碗松阳特有的“端午茶”,带着记者往山岗下走,“去古村里瞧瞧”。
“以前我们村比较穷。不像别的村,村民早早赚了钱,老屋早早拆掉盖了新房。”潘安清说,也正因如此,横岗村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有县文保点1处,历史建筑6处,全村土木结构农房140幢,走一圈要两个半小时。”
“我们村共有农户302户867人。”潘安清告诉记者,“年轻人大部分出去了”。年轻人下山赚了钱,回家的头等大事就是建新房,按农村建房政策“拆旧建新”,建新房必须拆老屋,但“中国传统村落”又不允许拆老屋,矛盾怎么解决?村里结合旧村改造,重新规划选址,将村民搬迁到新的安置点进行异地安置,“你们来的路上,看到的一片已经平整的土地就是将来的新村,一共34亩,马上要开建了”。
这样,老屋老村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这笔宝贵财富的保护利用,也就提上了松阳县的议事日程。但首先要解决一个大问题: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属于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原有房屋能否成功流转,是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的“瓶颈”。
为探索搬迁后原有房屋所有权以及集体建设用地的成功流转,松阳县在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对土地供应采取了创新的“征购+转移”方式。征购,指土地征为国有,房产也征为国有。这样,老屋就“转移”到了政府手里。
具体的做法是:松阳县旅发公司提出旅游项目用地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将所需用地报省国土厅批准转为国有——县统征办将房屋实行征购——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发不动产权证——县旅发公司(国企)视项目需要整片或单幢农房出让给项目投资商——项目投资商按项目规定方案开发完成后申请发放不动产权证。这样,原来的宅基地等集体土地,被转为国有土地,老屋成为了旅游资产。
目前,横岗村主题民宿旅游项目规划范围内含农房94幢、生产用房5处,共99处房产。
“我们村连片的老屋就有89幢,成片农房的体量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这里产权结构非常清晰,国有的土地属性,对投资商来说充满了吸引力。”潘安青告诉记者,“政府对开发要求很高,要高品味,要有文化,开发同时必须保留民风民俗,出让也是带规划出让。原本我们还担心条件这么苛刻,没有企业会来。”但没想到,已经有六七十批开发商来村里看项目了,“现在反过来了,是政府来挑开发企业了”。
对原本没什么集体经济来源的横岗村来说,开发商进入后,村集体以资源入股,集体经济将得到壮大。对村民来说,旅游开发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我们种的菜,已不必卖到山下去了。”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已经让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山村挂牌出让
存量土地变宝
一般来说,城市里的国有建设用地公开挂牌出让很普遍,而在山村里,土地挂牌出让却颇为少见。
松阳县四都乡的榔树村,在今年3月,成功实现土地挂牌出让,这是怎么回事?榔树村是个自然风光优美、农耕文化积淀深厚的山村,从2010年开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了旧村改造,下乡脱贫。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农户已搬迁下山。
村民下乡脱贫,不仅留下了20亩宅基地,也就是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还留下了村落古朴沧桑之美,留下当下都市人眼中“诗意的栖息地”,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之所。为了有效转化利用这个“宝贝”实现旅游开发的目的,松阳县在土地供应上采取了“征用+挂牌”方式,即根据项目需要,把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又请来专家,确定了能保留原始风貌的开发方案,再公开向全社会带方案挂牌出让。
今年3月,这个涵盖了主题名宿群落、文创小集、生态餐厅、停车场等内容的榔树项目,成功实现挂牌带方案项目出让。核心区建设用地面积1.8万平方米,项目的开发权最终被松阳县乡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取得。
除了将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再进行流转外,农村本身就存有一些存量的国有建设用地。对于这些存量建设用地,松阳以“收储+挂牌”的方式,让土地获得了新生。
“松泰大院”位于松阳县竹源乡小竹溪村,是一座古色古香、典雅简洁,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精品民宿。大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2015年10月开业,有15个房间21个床位,房价从三四百到千元不等。“每个周末都客满。”大院“管家”潘姐给记者看预订记录,接下去的一个月里周末的房间都已经被订光了。
小竹溪村原来是竹源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后来乡政府搬迁,留下了大量如供销社、邮电所等国有建设用地建筑。这里作为原有竹源乡中心村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集聚效益至今仍在,且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竹海云绕,吸引着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为了有效利用乡村现有闲置低效国有建设用地,松阳县采取了“收储+挂牌”方式,即将农村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筑物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政策规定进行收储,然后带方案(旅游项目设计条件等)出让。
用这种方式,竹源乡人民政府将原有供销社、乡政府用地,加连片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整合成一个旅游项目,带方案公开出让。一名在外经商的小竹溪村村民拍下了这处土地,并投资1200万元进行开发,才有了现在这座“松泰大院”。
农房存量盘活
实现有效流转
“村如一幢房,房是一个村。”松阳县望松街道吴弄村的村北,最令人瞩目的是那片呈块状聚居,雅致气派的15幢清末民初古民居群,泥墙黑瓦,高翘的马头墙错落有致。这些以宗族血统和道统为理念的15幢传统民居,有兄弟同楼或连幢的,也有兄弟隔墙相邻或隔弄相望的,幢幢建筑的内门都相通,雨天穿房过巷可以不湿鞋,呈现出生生相息的家族生活场景。因其独特的建筑布局与丰富的文化遗存,吴弄村被国家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历史文化村”。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有效流转是关键一招。为了实现保护开发,松阳县采取了“回收+租赁”的方式,即由村民委员会收回农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权,对地上建筑物实行补偿,产权归村民委员会所有,并通过房屋修缮后,出租给原住民或社会投资人创办旅游项目。
该村在实施旧村改造过程中,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在审批新宅基地的同时收回农民原有的房屋土地使用权。据统计,全村共审批农民建新房42户,面积4035平方米,收回农民原有的房屋土地使用权31宗,面积2233平方米。
现在,这片已经收归村集体所有的古民居群,正在进行整体修缮。望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谢筱俊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谋划下一步的业态培育,目标是今年完成招商,明年上半年开门迎客。”
近年来,松阳县还利用农民自有闲置房屋、祠堂、队址等发展乡村旅游,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平田村的现象级民宿“云上平田”。
该村位于松阳县四都乡,村落格局完整,风貌和谐。2015年,平田村一村民在村里租赁收购28栋闲置房及危房,并出资成立云上平田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部分老屋进行改造,分别改造成了文化公共区域、农耕馆、展览馆、艺术家工作室等11个休闲区和功能区。自2015年8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云上平田”已接待参观考察游客超过20万人次,房间平均入住率为60%-70%左右。
这种农村居民利用自有闲置农房自主经营或出租给本村村民、工商资本创办民宿(农家乐)的模式,最大特点在于房屋产权不变,项目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可进行“分散点状式”开发利用。
“近几年来,松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加快推进‘田园松阳’升级版建设,大力发展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松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乡村旅游用地,松阳需求巨大,但每年能分配到的新增指标很少了,只能从盘活存量上做文章。国土资源部门的乡村旅游用地供给侧改革,满足了我们的用地需求。”
松泰大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