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从漂洋过海到踏浪归来 来看青田三代华侨的回归路
2019年10月06日 11:34:18 来源: 青田发布

  “侨”,是青田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青田凭借近33万华侨华人的力量,成为了今天欧陆风情汇聚的浙南小镇。
  来看青田与“侨”的动人故事!

  老一辈华侨

  捐款支持家乡建设从太鹤山麓的“谢桥亭”到原青田侨联大楼、青田华侨饭店、青田中学三渔礼堂....

林三渔先生为“三渔礼堂”落成剪彩

  20世纪60-80年代,旅日华侨林三渔倾数十年之积蓄,捐款近300万元,助力青田、丽水乃至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教育、交通、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

林三渔与谢桥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华侨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捐资兴办家乡教育、卫生、交通事业及其他公益事业。
  1960-1966年共捐资5.8万元,1967~1976年共捐款33.17万元,1977~1987年18.5万元。1960~1988年7月,青田华侨、华人为家乡、外地捐赠各种款项、物资在万元以上者共61人。

  改革开放后的华侨
  青田加速发展的参与者

  石门中学创建于1946年,1956年停办。1999年,旅意大利华侨孙建伟回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投资重建石门中学。而他也成为回归投资创业的第一批“老华侨”。

  “应该说那个时候回国投资的人还不是很多,改革开放也刚刚开始不久,需要更多的外资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当时我们的教育资源非常地稀缺,同时我们对家乡始终有一个情结,所以做了这个决定。”孙建伟说。

青田县启文实验学校

  在孙建伟的重建下,被废弃四十多年的石门中学重新进入了青田教育界,之后又转身为公办学校的启文实验学校。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青田。从1979年起,单是华侨捐赠这一项就超过3亿元。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瓯江大桥、夏康体育馆等皆因捐赠而大大改善,有力推进了青田发展。

夏康体育馆

  新世纪的华侨  重新回归家乡怀抱2001年,作为家里的老大,青田县的朱汉群替父母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赶着最后一波出国潮只身来到了位于南半球的坦桑尼亚。
  在非洲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朱汉群的事业也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但他时常挂念家乡、挂念父母。

朱汉群

  2014年,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开始招商,闻讯赶回的朱汉群终于实现了“回归梦”。

  “我现在在商品城有两家店,我想把我在非洲的产业慢慢都转回来,接下来我就长驻在国内,想把青田的进口商品市场做大做好做稳。这里还有很多项目和机会,我们还会去做投资。” 朱汉群说。

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

  青田县投资交易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经过两年来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青田华侨回乡寻找投资项目的第一站。

  青田县投资交易中心主任卢利峰介绍到,中心现在有项目1500多个,总投资额超3900亿元,类别有旅游、社会事业、商贸流通等九大类,涵盖市内、市外甚至省外的项目。从总的情况来看,侨商青商对2000万以下小而精的项目十分感兴趣。

  截至目前,青田投资项目交易中心共签约侨资项目17个,总投资29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青田33万华侨中有近10万人或回乡投资项目,或成为村官河长。

  从林三渔到朱汉群,可以说是青田华侨回乡从出钱到出力的完美过渡,而且随着祖国逐步的强大和家乡对侨回乡兴业投资环境和政策的不断优化,像朱汉群这样选择回国投资发展的华侨华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见证了祖国70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架起了一座青田与外界沟通的发展之桥。

标签: 华侨;青田县;改革开放;家乡;实验学校;交易中心;投资项目 责任编辑: 马轶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从漂洋过海到踏浪归来 来看青田三代华侨的回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