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5日讯 四川南江县光雾山景区,有家“海艳烧饼”,每天摊位前都能见到驻足排队的游客身影。这里已经成为来光雾山旅游的打卡店之一。
点单、付钱、拿餐……短短几十秒,就能让饥肠辘辘的游客拿到一张与浙江有渊源的“缙云烧饼”。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200张饼。有次,一个顾客尝过一个后,接着就又买了50个烧饼带回家。”一大早,“海艳烧饼”店主、南江县沙河镇居民张海艳就开始忙碌地做饼烤饼。短短一年,靠着一张张烧饼,张海艳从当地贫困户成了家喻户晓的老板娘。
借东西部扶贫协作之际,缙云立足“南江所需,缙云所能”,因地制宜,不仅将缙云烧饼作为技能扶贫输入南江,还实行“红黄白”(杨梅、烧饼、茭白)三色产业协作模式。
随着一家又一家烧饼店开张,一棵又一棵杨梅树结果,一片又一片茭白丰收,缙云县“红黄白”三色扶贫异地开花。
185人报名烧饼培训班
2019年6月之前,张海艳一直是一名家庭主妇,靠着丈夫打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当时政府推出了一个扶贫项目,可以去学缙云烧饼。想着为家里多挣一些收入,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报名了。”随后,张海艳被送往缙云县免费培训一周。
6月30日,在政府的帮助下,张海艳的烧饼铺正式开业。营业五天,就赚了好几千元,在光雾山推介半个月,赚了3万元。
和面、擀面、包馅,一收一捏间,压成饼坯,撒上芝麻,置入烤炉,张海艳手法娴熟,一气呵成。不出几分钟,梅菜干的香气从炉子里飘了出来。“四川人偏爱麻辣,所以我特意做了改良,在肉馅里加了辣椒。”张海艳说,烧饼比较健康,口感好,当地老百姓喜欢吃,如今生意越来越好。更为直观的改变是,她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家里用钱也富余一点。”
在南江,靠缙云烧饼致富的不止张海艳一人。天池镇的贫困户李云舟因母亲瘫痪不能外出务工,通过培训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成功开出缙云烧饼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并带动其他贫困户就业。
随着缙云烧饼火爆南江,张海燕隔壁烧烤店的老板娘开始不时到她这里“偷师”,并报名参加缙云烧饼培训班。
2018年,浙江缙云结对帮扶四川南江。“在缙云,烧饼带动缙云人民致富,年产值达到22亿元。来到这里,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个技能和红利让四川人民分享。”挂职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的缙云县副县长汤碧荣说。
随后,缙云县挂职干部请来“烧饼大师”赵一均到南江试水。“带了一个星期的原料在这里制作销售。没想到3天以后,全部卖完,反响很好。当时估算了一下,按照这样的产值,一年的纯利润能够达到60万元以上。”汤碧荣说,这次试水坚定了让缙云烧饼走进南江的信心:帮助贫困户培训,让他们掌握缙云烧饼技能,脱贫致富。
目前,缙云、南江两地已联合举办培训班8期,共培训185人。9月26日,第六期缙云烧饼培训班在南江举办,原30人的班名额爆满到67人。
随着一家又一家烧饼店的开张,和一期又一期南江“缙云烧饼”培训班的举办,缙云烧饼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技能扶贫中抹上了厚重的一笔,并带动南江人民致富奔小康,改变传统务工方式。
烧饼、杨梅和茭白,三色开花
不止烧饼,缙云的杨梅与茭白,也送到了南江。
2011年,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从浙江引种,建成富硒杨梅产业基地500亩。在浙川东西扶贫协作结对后,缙云县发挥杨梅大县优势,在人才、资金、市场理念、镇村结对上实施精准帮扶。通过老园管理、密园移栽、新苗新植,目前以黑池村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建成6000亩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旅结合,打造“花果红光”特色小镇。
2020年,在移栽杨梅植株减半的情况下,南江杨梅销售收入却不减反增,突破了100多万元,全村51户贫困户196人均通过“杨梅扶贫计划”增收受益。
如今,南江杨梅产业园规模从原先的300亩发展到了6000多亩,可接待游客10万多人,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当地人均收入增加3200元以上。杨梅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此外,缙云还“千里送技”,派出3名茭白师傅长期蹲点帮扶,免费把茭白苔管育苗和单季茭“一种两收”两项国家专利技术送到南江,培育本地茭白技术人员。
2019年,缙云县帮扶连片发展2000余亩茭白种植,建立2个冷链库、2个交易市场,带动3414人贫困户增收,解决了2100多人就近就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