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在公园乘凉的人群。记者 崔引 摄
浙江在线8月9日讯 宁波市为浙江省外来人口第一大市,其中北仑、鄞州、镇海等辖区的外来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
酷暑之夜,这些数量众多、为宁波建设出力流汗的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是度过的?两天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街串巷,记录了这个群体的夜间生活。
健身乘凉度夏夜
江北慈城洪陈村是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
这个夜晚,记者在洪陈村公共健身器材中心遇到了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文师傅。文师傅刚做完运动,身上的汗水浸透了洗白的T恤,呼息微喘,但坐姿依然很正。见有人过来问话,文师傅的家人也都围了过来。
据了解,文师傅是四川人,今年43岁,经营着一家五金店,来宁波工作已有16年了。
“平常工作不是很忙,每天8个小时吧。你知道,这几年五金行业不景气,没什么钱赚,也没什么可忙的。”文先生用记者递上的纸巾擦了擦汗笑着说。
闲暇的晚上,文师傅就和家人去村子周边的小公园轧轧马路,“我女儿、媳妇、丈母娘,全家人一起,你们宁波人叫‘荡马路’,消消食,聊聊天,很惬意的。现在村子里的健身器材很多,我丈母娘和我媳妇儿都很喜欢锻炼。”一天到晚关在空调房里,对身体不好,再说,也浪费。晚上出来散散步,健健身,已成了他每天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
文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和家人逛马路,洪陈村在夏天的晚上有时会组织放露天电影,这时候自己也会跟随着人流去看看,“差不多半个月放一回,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片子,还是黑白的。免费的嘛,晚上乘凉解解困,这个政策弄得挺好。”
喝着啤酒侃大山
在洪塘上邵村花坛边,记者遇到了晚饭后闲聊的禹师傅和王师傅。两人坐在自己带的小马扎上,光着膀子,面前堆着几个空啤酒瓶和一大袋炒花生。
记者上前说明来意,询问两位师傅的姓名,“我姓禹,大禹治水的禹,很少听到过吧!在我们河南还是很多的,中原大地,跟着大禹姓的……”未等禹师傅说完,王师傅就在旁边打趣禹师傅是吹牛皮,二人天南地北地侃了起来,一搭一档,插科打诨,如同相声中的捧逗,十分默契。二人说了一通,口干了,便畅饮几口啤酒,剥上几颗花生米嚼着,脆生生的咀嚼声让人听了很是嘴馋。
两人是河南驻马店人,在洪塘一家医疗公司做电焊工作,一起来宁波已经有11年了。禹师傅告诉记者,自己今年49岁,儿子在天津工作,禹师傅的妻子正在老家给儿子找对象,这段时间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每天晚上下班也没啥事儿,在家里怪寂寞的,就和老王干干啤酒,剥剥花生,拉拉呱呗(北方方言,意指聊天)我们老乡几个在一起不容易,培养培养感情。”
46岁的王师傅是讲新闻的好手,老家或是身边发生什么新鲜事了,一准儿能把事情发生的经过讲得既绘声绘色又有理有据。
“我老家一个邻居,和女孩办了婚宴,领了彩礼,但是没有领证,你们说这算不算结过婚了?等到婆家催要孩子了,那女孩儿就跑了,你们说这彩礼还能不能要回来?”王师傅的亮嗓门一讲新闻,身边的老乡就全围过来了。他一边听着大家讨论着他说的故事,一边剥出颗花生米细细嚼了,又呷了一口啤酒,这才心满意足地开始分析,告诉大家只是办婚宴、没有领证就不算结婚,没有结婚就可以申请退彩礼。“我这可都是问过法律的。”王师傅认真地说。
“老王可是我们这儿的‘百事通’,他啤酒肚里像这种法律维权类的新闻一天一个不带重样的,他讲完我们都会一起评评理,既是听新鲜事儿,也是在学知识啊!”禹师傅在一旁笑着告诉记者。
两位师傅甚是健谈,话题跳跃得很快,一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二人从“给儿子说媳妇儿”聊到了“历史上的朝代兴亡更替”,酒也喝得甚是尽兴。
谈及对未来的打算,两位师傅都计划着趁现在年纪不老还有力气,再干上几年。
这里的喧嚣不属于我
每晚七八点,海曙区的南塘老街广场都会被分割为多个地盘,这边广场舞正跳得如火如荼,那边跳交际舞的一对对舞伴你进我退、翩然起舞,两方互不影响,各自沉迷。然而除了这些占据着广场中央的人们,还有一些人三三两两地坐在树荫下或者各自游走在广场的边边角角。
记者是在七点半左右见到龙大姐的,她的自行车停在广场边缘,她就坐在上面远远地看着那些正在热舞中的人们。记者走近的时候她吓了一跳,眼神中有些戒备。一开始记者站在广场上,比坐在车上的她要高了一大截,后来便索性直接走到马路边和她谈话。聊了几句后,龙大姐似乎放开了,眼神也柔和了很多。她说自己是四川人,今年51岁,来宁波已经六七年,平时做打扫卫生的工作,现在和老公、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一起生活。
“您是每天晚上都来这儿吗?”记者问。
龙大姐点了一下头,“是啊,我工作下班了嘛,骑车累了就停在这里休息一会。”
“每次下班都会停在这里?那您刚下班还没吃饭?”
“对,对。”她又重重点了几下头,这时记者才注意到谈话间隙她一直在用纸巾擦额头上的汗。
“你有时也会去跳吗?”听到记者这样问,龙大姐一脸的惊愕,“不会,不会。”她连连摇头,“你看看我这身衣服,脏兮兮,臭烘烘,即使会跳,也不敢去的。”在之后的谈话过程中,龙大姐告诉记者,她每天中午就在外面随便买点吃的解决,晚饭回家吃,虽然晚了点。当记者问道平时有空了都做些什么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带带孙子啊。”又聊了几句后记者便离开了,临走前她似乎嘟囔着什么,但是被周围的嘈杂声掩盖了。
对于龙女士来说,即使来宁波多年了,但这种生活似乎离她依然很远,城市的喧嚣和热闹还不属于她。
几串烧烤到凌晨
夜幕降临,长丰二村的小区入口,人流如织。这里也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
来自陕西的小王和阿强来宁波已经七八年了,在附近的工厂上班。他们的家人都远在老家,两人合租一套6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没有空调,虽然电风扇开到最大档,但吹出来的热风依然让人汗流浃背。
白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毕竟他们还年轻,都才30多岁,并不感觉到很累,最难熬的就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没地方好去,没啥娱乐,虽然附近有酒吧一条街,但对于每个月3000多元收入的他们来说,那种地方只能在外面看看,不敢进去消费。每个月,他们都要将挣来的钱按时给家人寄回去。
两个大男人至今没开炉灶,早上包子,中午单位有免费午餐,晚上就是快餐,最惬意的就是坐在街边,来几串肉串。阿强说,陕西人喜欢吃肉串,特别是羊肉串,这是出了名的,可惜,宁波这边很难吃到那么好的羊肉串。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很喜欢这种烧烤的味道,特别是夏天的晚上。说话间,几串肉串已经上桌了。当天晚上,两人下班后一直坐在旁边的凉亭里乘凉,消磨时间。
肉串,冰啤,在两个大男人眼里,这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活。旁边车来车往,扬起的灰尘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兴趣。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美女,两人会评上好半天。
孜然粉的香味,烧烤的油烟味,随着夜晚难得的凉风弥漫开来,两人就这样坐着,吃着,喝着,看着,聊着……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啥时候该起身离开,也许,这几串烧烤就能让他们撑到凌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