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马路菜场凌晨四点就开市 临街上班族睡不好快崩溃了
2016年08月13日 10:50:01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见习记者 陶倪

  浙江在线8月13日讯 “每天凌晨四点钟就开始摆摊,还让不让人睡了!”近日,家住书香景苑的陈先生打进本报热线求助,称小区旁的马路菜场极度扰民,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马路菜场凌晨开市周边居民总是被吵醒

  陈先生的家靠近小区外侧的马路,每天凌晨,马路菜场的嘈杂声,让他深受其扰。“我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时要加班或者应酬到深夜,第二天还得上班,就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休息不好,真的快崩溃了。”

  据陈先生所说,这个马路菜场大概是在去年9月份自发形成的。从那时起,每天早上四点到九点,下午两点到五点,都会有小贩来摆摊。蔬菜、肉类、海鲜都有,生意还相当红火。

  “大清早三四点钟的时候,外面稍微有点声音就听得很明显,不用说开菜场了。”陈先生苦恼地说,他向110、城管、市长热线都反映过,但还是没什么效果。

  除了陈先生,记者在小区内还遇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他说自己就住在那条马路菜场的正上方。“正对马路的这几幢房子,一楼都是店面房,他们三四点钟开始做生意,我们上年纪的人本来睡眠就浅,这下更加吵得睡不着了。”老先生止不住地摇头。

  路边摊售卖火热还有小区居民参与其中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莘苑路和民安东路交界处的马路菜场。

  早上七点多,有不少居民前来采买,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从书香景苑北区南大门向西五六十米的人行道上,左右两侧都摆放了货物。不同的是,靠近小区的一侧原本就是一排店面房,店家把瓜果鲜蔬、肉禽蛋类等产品搬到门口占道经营;而靠近外马路的一侧则是一些零散小贩前来摆摊。两者数量加起来足有二十来户。

  进一步了解得知,有一部分小摊贩还是小区的居民。卖青椒的葛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表示自己只是偶尔过来摆摊:“这是我自家种的,吃不完,来卖点掉。”

  谈起马路菜场红火的原因,葛阿姨津津乐道:“我自己也在这里买菜,路近,价钱还便宜。”

  “这边附近没有正规的菜场吗?”

  “有啊,但是那个菜市场要走楼梯,我们年纪大的人吃不消。”

  附近正规菜场太高端老年人上下楼梯不方便

  事实是否真的像居民所说的那样?记者前往不远处的莘苑菜市场一探究竟。

  一进门,迎面而来的并不是想象中宽阔的市场,而是向上和向下的两部楼梯。原来,莘苑菜市场把一二楼分别上下隔开,使原来的两层变成了四层。

  上上下下转悠了两圈后,记者发现,这里的顾客也不少,年龄以五六十岁居多,相较马路菜场,购买群体的年龄要稍显年轻化。记者下楼时,恰好看到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阿姨。只见她侧着身子,眼睛看着脚下的台阶,两手拎着买好的菜,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迈下楼梯。

  记者也联系了莘苑菜市场管理处。一名徐姓负责人说,他们从前两年开始就逐步进行了优化调整。由于通往市场主2层的楼梯很长,考虑到上年纪的人上下不方便,他们便把整个主2层的摊位都搬下来分散在主1层和夹2层。另外,市场还将摊位租金大幅下调。

  徐姓负责人表示,市场方面愿意提供临时摊位,与马路菜场的小贩签订短期的租约。“如果经营户卖的是自己种的菜,租金还有另外的优惠。”

  但是,马路菜场毕竟有正规菜场不能比拟的价格优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依靠执法部门的监管。

  执法部门:将调整执法时间段加大力度监管

  东部新城城市管理行政联合执法中队的黄队长告诉记者,书香景苑马路菜场的问题他们曾多次接到投诉。由于附近小区大多是拆迁安置房,所以有一部分上了年纪的居民还保留着过去农村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他们更喜欢便宜又方便的露天菜场,因此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

  “小贩们也知道这样在路边摆摊是不允许的,一般我们去执法的时候他们也会配合收摊,但有时会碰到附近的居民帮他们说话,这样一来就加大了我们执法的难度。”

  黄队长表示,他们肯定会就马路菜场经营的扰民行为进行监管:“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不同季节他们开市的时间来具体调整执法的时间段,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标签: 菜场;执法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