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9日讯 全市千余所幼儿园,公办园不到三成;优质学前资源,九成左右在“城区”。近日,市审计局发布了关于我市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重点调查2013年至2015年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机构运行管理等情况。
审计报告显示,我市公办幼儿园数量依旧偏少,学前教育城乡配置不均衡。
去年每名幼儿“享受”6千元投入
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但这块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了解,2012年7月1日《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开始实施,这是宁波市第一部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2011年至2013年,我市及各县(市)区完成了第一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4年开始,顺利启动第二轮。
数据显示,2013年起连续三年,我市财政学前教育总投入每年都有十多亿元,且增幅明显。其中,2015年就比2013年增加了4亿元左右的投入。
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共有幼儿园132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68所,占27.86%;民办幼儿园953所,占72.14%。全市在园幼儿数共有 277279名。若将2015年学前教育总投入“摊”到这些幼儿的头上,那么每个孩子“享受”到的是每年6千多元的投入。
审计报告称,经过两轮“提升”,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公办幼儿园占比不到三成
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不过审计调查出来的问题也有不少。
审计报告显示,我市公办幼儿园占比不到总量的三成,而且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城乡不均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中心,而农村等级园的数量偏少。
同时,公办幼儿园比例区域差异也十分显著,在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占比就比县市区占比多得多。例如,2015年底江东区35所幼儿园中,有公办幼儿园24所,占68.6%,而慈溪市243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只有27所,仅占总量的11.11%。
学前教育机构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幼儿园存在生均公用经费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表现在教育资金投入、分配和使用方面,有诸多不完善。
此外,部分幼儿园存在超班额的问题,幼儿园财务管理也有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准办园软硬件条件较差,食品安全管理也存在漏洞。
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范畴
审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市的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市民面临的“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为此审计部门建议,强化政府的主导职责,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尤其是那些公办园比例相对较低的地区。
同时,改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过于集中的弊端,兼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以普惠和公平的原则,缩小不同性质幼儿园间财政投入的差距。
此外审计部门还建议,制定出台全市性最低学前教育生均拨款标准,实现“按人头拨款”,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拨款的公平性,以保障发展相对滞后、而学前教育生均成本较高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