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8年的沉淀和打磨,宁波市春节年货展销会逐渐摘掉了“土帽子”,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强化品牌意识,从纯粹的年末集市升级为管理规范、品种丰富、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展会,成为甬城市民采购年货的好去处——
扩大后的台湾展区备受宁波消费者欢迎。(徐展新 摄)
老展会产生新变化
临近春节,各地的年货展销会为甬城带来了喜庆氛围。在同类展会数量密集、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宁波市春节年货展销会(以下简称年货展销会)始终走在前列。“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更注重品质,希望打造‘宁波年货第一展’。”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刚刚结束的第28届年货展销会累计吸引市民33万人次,总销售额超过6450万元,两项数据均高居我市同类型展会首位。”
数十年的光阴赋予年货展销会深厚的群众基础,而经营模式的转变则为年货展销会的二次腾飞注入了活力。“五年前,年货展销会从场地规模有限、发展潜力不足的体育馆迁到国际会展中心。”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张德夫告诉笔者,随着与市商务委合作的推进,年货展销会的人气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招展规模从200余家激增到如今的近600家,甚至许多外地企业也慕名而来。
“量变”逐渐引发“质变”。近年来,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年货展销会开始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引入更多中高端商品。“年货展销会的中青年消费者比例已从五年前的5%提升到去年的近30%,促使年货展销会组委会在招商过程中寻求改变。”张德夫告诉笔者,“今年,我们扩大了台湾展区规模,充分利用台湾食品的良好口碑吸引人气;进口商品‘年货集市’也被我们搬到了现场,市民可以购买到优质进口商品。”
今年的展会还出现了许多“外来客”。展会开始前,组委会通过实地考察筛选了一批高质量的名特优商品参展。“展会开始不久,贵州的安龙小黄牛肉便被抢购一空;丽水的高山食品初入甬城、价格昂贵,也得到了宁波消费者的青睐。”张德夫说,“只有持续推陈出新,才能让老展会保持生命力。”
传统展销面临“壁垒”
“年货展销会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确保食品安全,又要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组委会的督促下,参展企业的定价比市场价低了近10%;组委会还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配合,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抽检。“老宁波人对年货展销会满怀信任,即使路途遥远,也愿意坐车前来。”采购了满满一推车商品的周大爷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能找到放心购买年货的地方,是我们的福气。”
然而,拥有好口碑的年货展销会受限于自身定位,正面临着发展“壁垒”。“年货展销会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开幕。这段时间展会密集,外地企业的人力物力相对不足,部分大品牌被迫放弃宁波市场,致使展会品质下降。”张德夫无奈地告诉笔者,“年货展销会的消费群体也相对固定。组委会尚未打造统一的电商平台,消费者也缺乏主动扫码购买年货的意识。”
体验式消费是商家的“吸金利器”,但在今年的展会上,只有江北糖翁和宁海麻糍设置了现场制作点。“体验式消费与年货展销会存在一定冲突。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相对粗糙,许多围观市民对食品卫生提出质疑。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年货展销会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受到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我们已经无数次碰壁,还需继续寻找出路。”张德夫说。
联动建设“年货超市”
破解“壁垒”的关键在于办展理念和参展理念的同步提升。过去的年货展销会像一个热闹却散乱的“菜市场”,为逛展市民找寻目标带来不少困扰。随着年货展销会知名度的持续提升、消费者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展会的品牌重塑迫在眉睫。
“明年,我们会粗略地划分区块,将一大类的商品放到同一片区域中,尽量保证各区域人流量的均匀。此外,导购人员的培训也会随之跟进。展会现场将设置电子屏幕,为市民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张德夫告诉笔者,“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规范性、系统性较强的‘年货超市’。”
参展企业与组委会的联动也至关重要。在张德夫看来,纯粹的“展销”迟早会消亡,“展销”与“展示”并存才是赋予展会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当企业认识到“展示”的意义,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品牌形象时,会为年货展销会和企业自身带来更多长远的利益。
理念的革新已经悄悄开始了。今年,“戚家牛肉”搭建了首个特装展位,并喊出了“宁波最好的食品公司”的口号,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年货展销会正在摘掉“土帽子”,演变为高规格、高品质的综合性现代展会。“如今,我看重的不是700个展位和近600家参展企业,而是展会的生命力。”有着丰富办展经验的张德夫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未来数年,品牌意识强的企业必将替代零散的经营户和流动商户,成为打造‘宁波年货第一展’的真正主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