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项目经费60元,共有16类52项的公共卫生服务大餐供市民免费享用!宁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走在全省前列。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规范化电子档案671.4万份,建档率达到88.2%,实际应用率为77.9%。常见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保健服务、孕产妇儿童预防保健、残疾人康复功能训练、卫生综合保障等项目综合率在90%以上。
记者了解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在宁波推行12个年头了,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5元逐步上涨至如今的60元(省人均每年为45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级财政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总投入达46542万元,实际人均项目经费达到61.1元。全市项目关键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绩效考核的目标要求,全市项目综合达标率为93.6%。
为了把这项工作推行到位,宁波市级层面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在镇乡(街道)和村(社区)分别建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员和联络员制度,形成覆盖全市的城乡公共卫生管理网络体系。
怎样引导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政策作为引导———对实施者的服务数量和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等绩效考核与项目经费补助挂钩,“费随事走”,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怎样打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最后一公里”?宁波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项目由第一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第二站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按需逐步延伸到第三站———居民家中,让市民足不出户得实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底给市民带来哪些实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居民能得到的实惠包括以下四大类:一是及时发现疾病。以去年为例,全市有184万城乡居民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健康体检,发现各类体检结果异常者占了四成,排名前五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胆囊炎和胆石症等。二是规范管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疾病为主,规范管理人数达到269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从2011年的72.1%上升至2016年的88.2%。三是控制疾病。目前全市共管理高血压患者79万,糖尿病患者22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万,服务效果较为明显,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率分别达到59.6%和55.9%,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稳定率在90%以上。四是改善居民健康行为。宁波市卫生服务调查曾以2015年与2008年的数据作对比,结果发现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下降2.64个百分点(重度吸烟者降低3.37个百分点),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上升了84.14%,年度体检比例增加了10.24个百分点。
由此带来群众满意度的上升。据市卫计委对750名城乡居民测评表明: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满意率达到96%。
怎么将这项惠民工程再做得扎实些?宁波将加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质量管理,开展常态化的质量控制;抓好重点人群及主要慢性病的防治结合常态化管理,以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提高诊间随访比重,强化重点人群的有效管理和慢性病控制效果。同时,抓好重点人群健康体检,提升健康管理效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平均化
宁波在“国家版”基础上增加了4类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深入抗台一线提供消毒服务获赞誉。
进入家庭,指导居民合理用药。
指导家长进行中医幼儿推拿。
在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血糖监测。
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指导。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2类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而宁波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4类,分别是口腔与眼科保健服务、康复服务、重点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
为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口腔健康卫生宣教活动和口腔卫生行为监测,进行口腔疾病监测与保健指导;口腔卫生健康宣教和口腔卫生行为监测。为辖区内常住老年居民提供眼科保健服务:眼科疾病筛查和白内障术后的回访。
为辖区内常住的有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管理服务:残疾筛查及诊断、社区康复诊断、康复服务和肢体残疾康复评估及训练。
为辖区内常住的35岁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高危人群筛查、高危人群随访评估和高危人群健康分类干预。
为辖区内居住的流动孕产妇开展孕早期、中期、晚期保健和产后访视;为辖区内居住的0—6岁流动儿童开展新生儿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和健康问题处理建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平均化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理解为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居民在获取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机会是均等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如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因此,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
谁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②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谁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经费补助标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有什么好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