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烽 摄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近日,宁波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三届文艺汇演在全市12所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代表们的歌声中拉开序幕。现场,舞蹈、乐器、音乐剧、声乐等近20个节目轮番上演,一台感人的文艺演出呈现在观众眼前。这场演出,是我市特殊教育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也是宁波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果展示。
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宁波市教育局会同发改、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推进“宁波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三年多来,宁波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了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核心,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卫星班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
特殊儿童也能在普通学校就读
“市里投资了3.5亿元建设我们学校的新校区,学校的硬件建设直奔国际化水准。”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校长李建峰告诉记者,在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
为更好地保证特殊儿童入学和教育,市财政三年来每年拨付专项经费600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发展,在对特殊教育学校中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基础上,给予每生每年不少于2000元的学习生活等补助。同时,普通学校中资源教师可全额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的二分之一。
“我们希望让特殊儿童和普通青少年一样,共享一片教育蓝天。”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说。
三年来,全市共建设266个资源教室。目前宁波已建成两个卫星班,为象山培智学校与象山天安幼儿园合作的学前特殊教育卫星班和宁波特教中心学校与甬江职高合作的职业教育卫星班。今年我市还有五、六个区县市也在积极申请卫星班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特教学校,成立宁波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加快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标准化建设,宁波逐渐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特教网络。宁波随班就读工作在经历了普及阶段后,目前已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阶段迈进。
首届特殊教育“最美教师”和“三自学生”受表彰
“特教老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点滴进步,更在于为每个特殊儿童及家庭带去希望与梦想。虽然没有辉煌的成就,但我的内心却无比安宁。”镇海区景和学校副校长、宁波市智障教育生活适应学科教研组组长李惠莲说。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二十几年如一日战斗在特教战线,用心去包容和关爱身边每个特殊孩子。
三年来,宁波特殊教育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12所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们凝心聚力,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自立、自信、自强的“三自”学生。近日,北仑区阳光学校谢安梅等我市16名特殊教育教师获评宁波市首届特殊教育最美教师,宁波市特教中心学校楼天云等21位学生被评为宁波市首届特殊教育“三自”学生。
我市每年安排特殊教育专项师训经费开展专业化培训,在职称评定、名优教师评定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单列单评。我市对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特教教师队伍。据悉,目前全市在编在岗的特殊教育教职工有320人,其中专任教师309人,省特级教师2名,省教坛新秀3名,市名师2名,市学科骨干8名,市教坛新秀21名。
实践中探索特殊儿童培养模式
对于特殊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是教会他们“1+1”比较重要,还是教会他们生存技能比较重要呢?宁波市奉化区培智学校教导主任、康复教研组组长莫莹素认为,一定要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去实际生活环境中练习,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将学校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宁波特殊教育在重视文化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需求。几年来,宁波各地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我市部分学校在特殊教育专项课题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达敏学校的社区融合教育,让孩子走出校园,融入社区、公园、超市、医院等场所学习,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的良性互动,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余姚市特教中心的传统特色航模课程开展了10年,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象山县培智学校则创设了玩耍式康复训练课堂,让学生在乡野大课堂里学习、体验、训练,达到运动康复的目的。
特殊教育发展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记者从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那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宁波已启动《宁波市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起草工作,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