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家有“剩男剩女” 父母无奈向专家请教:孩子不急我们急
2017年06月20日 09:10:5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章丽珍绘

  开栏语:

  宁波至少有数万名28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他们的父母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并急于参与子女的感情生活。关注这几万名“剩男剩女”,就是关注他们背后的几万户家庭。我们试图通过分享那些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故事和相关公益项目的父母课堂,一起厘清父母与子女的“边界”,让父母睿智地去做子女的情感参谋。读者朋友,若您有想法想与我们分享,可关注宁波晚报公益相亲平台——甬现(右图),参与问卷调查,或在后台给我们留言。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是西方的父亲节。这一天,不少大龄未婚青年的父母顾不上午休,急急地赶往位于三江口的中农信大厦,参加由市妇联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障碍干预项目组举办的父母课堂。

  “我都焦虑得不行了,去听听老师们怎么说,顺便看看来的人家里,有没好的小孩……”说这话的阿姨,提前半小时来到现场。

  现场

  30多名学员,只有4位是父亲

  大家“自来熟”,很快互换了信息

  下午2点开课,最早来的一位母亲几乎提前了1小时。“我家就住附近,吃过饭就散步过来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当日坐堂主讲的宁波益和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胡睿打着招呼,随后找了个沙发坐下,随手翻看着近期的报纸。

  等候的时间并不难熬,因为提前到来的学员陆续进场,大家很快就熟络了。“你家是儿子还是女儿啦?年龄几岁啦?宁波小歪伐……”同病相怜的父母们很自然地交流起了信息,遇到家里孩子性别不同的,还要多聊上几句,看看有没发展可能性。

  2点,30多位学员坐满讲厅。记者数了数,除了4位是父亲,其他都是母亲。

  “怎么办啦,她爸爸宠孩子宠得不行,觉得女儿怎么都是对的,现在29岁了也不急,我不来谁来?”一位母亲和身边的另一位“剩男”父亲诉苦。这位父亲则摆摆手,话里几分无奈,“儿子嫌他妈妈天天催,已经不要再和她说话了。”

  作为公益项目,父母课堂是免费的。开课前,胡睿公布了一个好消息,现场将有6个名额可获得他们心理咨询中心的一对一咨询服务。面对这样的“小灶”,全场父母齐刷刷地举起了双手。怎么办,名额有限。“摇号吧,反正现在买房都是摇号!”一位父亲高声建议。全场一致说好,约定在课程结束时再公开抽签。

  困惑

  面对三道“剩男剩女”婚恋难题

  家长纷纷表示无力劝解

  讲堂的第一个环节,是互动。胡睿请每位学员们写出自己对子女婚恋中最困惑的两个问题,然后从中抽取三个问题进行交流分享。

  “女儿对另一半要求太高了,不仅要有眼缘,还要各方面条件都好。”这是抽取出的第一道问题,全场家长听了之后,瞬间炸开了锅,纷纷表示有话要讲。

  一位拎着LV包包的父亲率先发言,评论得很辩证:女儿肯定是没错的,这个要求也是合理的,但同时父母希望她降低要求的焦虑也是合理的。“你想啊,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婚配一般都是男方比女方高一点点,大家觉得这样的婚姻才匹配。如果女儿很优秀,当然希望男方能更出众,难道还去匹配更差的男生啊?”

  “我女儿一年20多万元收入,自己有房有车,叫她去相亲,一看对方收入比她低不少,直接说谈也不要谈。还跟我们说,10万元以下的不用跟我介绍,宁可单身也不降低生活质量。”一位母亲表示,女儿的要求让他们觉得劝解无力。

  一位父亲回答得很“科学”,他说,会力劝女儿别在意这些“可变量”,相反更要认真权衡那些不可变因素。“收入是可以变的嘛,今年5万元,明年10万元,后年20万元又不是不可能;反倒要对男方的身高、父母、家庭进行深入了解,这些可是一辈子都改变不了的。”

  “要求眼缘,这肯定是正确的啊。”一位母亲力撑案例中的那个女孩儿,“两人要是见面一点好感也没,那还谈什么谈,怎么相处一辈子?至于其他条件嘛,可以调节。”

  胡睿长期从事大龄未婚青年的心理辅导,他在听父母们发言之后,抛出了一个相亲“大数据”,惊呆众人:据统计,10次相亲里,只有1次能让男女双方对上眼缘。“这样的啊”,父母们陷入了沉思。

  “孩子在相亲时,感觉双方都不主动。”这是抽取出来的第二问。

  一位父亲举手发言说,他也很困惑,儿子与一个条件各方面都不错的女孩相亲,但两人相处得比较冷淡。“我们两家相距只有1.6公里,儿子宁可每天在江边跑步,也不去约女孩子出来玩。”父亲说,“你哪怕跑到对方家楼下,把女孩叫下来聊几句天,也比一个人闷头跑的好吧,但儿子就是不采纳。我就不懂他是不会谈恋爱,还是根本没看上对方。”

  “我陪着去相了一次亲,远远地偷看,女儿坐那里只会低头玩手机,男方也没啥兴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隔了老远,我都感觉空气好像凝固了。”

  “家里人急死了,孩子就是不急,说不想谈恋爱,相亲也不去,说婚姻不是必需品。”这是抽取出来的第三问。

  而这一问,直接让在场的父母纷纷摇头,说“无解”,不知如何规劝。

  焦虑

  二成大龄青年遭父母逼婚

  晚婚正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选择晚婚的人越多。上海人口情报研究中心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结婚人数正逐年递减,特别是1989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每年的结婚人数从18万对锐减到10万对。广东省妇联系统进行的“白领婚恋观念”调查显示,广东25岁至35岁的白领青年中,未婚者占了1/3,总人数超过150万。

  来自宁波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宁波全市共有42512对新人结婚,结婚人数创下8年新低。2016年,登记结婚的为45714对,虽略有增长,但仍处于历史低位。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因为晚婚,把自己拖进了“大龄”的序列。

  宁波市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障碍干预项目组负责人徐燕萍说,在市妇联“三江缘”公益红娘平台登记的单身男女已有两万多人次,男女基本1:1,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但有意思的是,现场登记的这些单身男女,约有七成都是由他们父母代劳的,或者父母押着孩子前来的。真正在现场由单身男女自主、自愿登记的,仅为三成。

  去年2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被逼婚率高达86%,甚至有3%的青年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

  宁波青年遭遇的逼婚压力怎么样?去年,宁波市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障碍干预项目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龄未婚青年现状的调查研究,并出炉了一份《宁波市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障碍及干预措施研究报告》。里面的一组调查显示,当遇到压力或困惑时,有84.73%的大龄未婚青年认为身边没有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父母普遍很关心自己的婚恋问题,其中有20.67%的父母会经常开口问及,把逼婚放到桌面上,丝毫不担心会刺激到大龄未婚青年敏感的内心。

  状态

  你未婚,我着急!

  父母急于参与子女感情生活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经常看到‘无所谓’的当事人和‘焦躁’的父母。”徐燕萍说,面对子女大龄未婚,很多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有的急于求成,试图通过不断施压,来迫使子女早点成婚。而很多大龄青年在家庭的逼婚下,变得更加“焦虑、恐惧”,甚至与父母对立或隔离,影响了和谐的家庭关系。

  “为了让女儿早日成婚,我真是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在父母课堂现场,一位母亲拉着记者的手说,她不仅亲自到琴桥公园的周末老爸老妈相亲会上为女儿“举牌”,托身边的亲朋好友不断介绍条件合适的单身男青年,甚至还花数千元到婚介所报名,但这些努力都变成了东流水。

  “大龄青年婚恋情感项目面对的群体不仅是大龄青年,也包括其背后的一个个家庭。”徐燕萍说,项目组今年特意将大龄青年的父母也纳入服务对象,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辅导宣传,引导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可将自己的焦虑施压于子女身上,更不可一味责备子女,而是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做好孩子的情感参谋。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通讯员胡青蓝

标签: 剩男;剩女;相亲;宁波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