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老人忆"造氢弹"岁月 直到退休家人都以为他在造拖拉机
2017年08月01日 08:15:20 来源: 现代金报 杨磊 薛曹盛

  杜忠兴老人展示证书和纪念奖章 通讯员供图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在我国西部罗布泊,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天空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这就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氢弹。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50周年。就在前几日,宁波鄞州老人杜忠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寄来的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50周年的纪念证书和纪念奖章。

  这本纪念证书和奖章唤起了老人脑海里尘封了50年的记忆,昨天他和记者说起这段峥嵘岁月。

  一路波折来到荒芜的戈壁滩

  我们心里清楚,肯定在干一件大事

  杜忠兴,今年85岁,住在鄞州塘溪镇。

  老人用一双干瘪的手小心翼翼捧出证书和纪念奖章,50年前的峥嵘岁月仿佛近在眼前。说起那段日子,老人有些激动,时不时用手比划着。

  “以前我就是个放牛娃,只念了四年书,幸好当时跟着师傅踏踏实实学技术,否则根本没有机会见证我国第一颗氢弹的诞生。”

  从放牛娃到服装厂学徒,再到一名热处理工,人生的转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杜忠兴白天跟着师傅学热处理技术,晚上在夜校读书。5年后,杜忠兴从夜校毕业,一下子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1959年,国家向上海征调技术工人,厂里推荐了杜忠兴。“当时不知道去做什么,只知道要努力干,不能给厂里丢脸。”

  1959年5月15日上午8时,那天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杜忠兴坐上了北上的专列,车上有700多人,个个都是技术工人。

  经过两天三夜的颠簸,专列到达兰州已是半夜,但这只是第一站。从火车转到大卡车,再转到普通卡车。一行人拖着疲惫的身体辗转来到了一个小县城。很快他们被分批拉上大板车,3匹马在前头拉着,一辆板车只能坐4个人。等到了目的地,大家都傻眼了。眼前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除了几间泥房,就是一望无际的帐篷。

  “不知道来做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但源源不断有人来。首批差不多就有上万人,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技术工人。”杜忠兴回忆,很快,22个建筑单位进驻戈壁滩,进行前期建设,每天看到的都是人山人海的场面,一片热火朝天。多的时候,戈壁滩上的人超过20万。“没人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氢弹基地,但我们心里清楚,肯定在干一件大事,而且是载入史册的大事。”

  一年只有20天的探亲假

  家里人一直以为他在造拖拉机

  谁都没有想到,只用了短短大半年时间,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就迅速建起了一座新城。

  生产车间鳞次栉比,平坦道路四通八达,而且还通上了火车。当时的车间不叫车间,叫工号。杜忠兴所在的工号有400多人,大都属于师傅级别的技术工人,杜忠兴所从事的正是他擅长的热处理。

  杜忠兴说,那时候,基地实行军事化管理,进出都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工号和工号之间都不能随便走动,更别想轻易外出。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早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大西北的气候更是让杜忠兴觉得不适应,但他都挺过来了。

  那时候,家里人根本不知道他去做什么,更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想家的时候,杜忠兴朝着东边眺望。

  杜忠兴有三个儿子,小儿子杜志峰今年刚满50岁,小时候三个儿子对杜忠兴这个父亲的印象很模糊。“父亲在外工作整整33年,一年到头只能见到一次,就母亲拉扯着我们三个孩子。每次探亲回来,父亲总会给我们带水果,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杜志峰开玩笑说,那时候这个家庭和父亲的唯一联系,就是母亲每个月定时去邮局,父亲每个月会汇5元当做家用。

  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探亲假有一个月,但除去往返的8个日夜,杜忠兴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来天。按照基地的保密条例,杜忠兴不能透露工作的点滴信息。有亲朋好友问起来,杜忠兴总是轻描淡写说一句:“我就在拖拉机厂造拖拉机。”

  一直到他退休,家里人对杜忠兴造拖拉机的说法深信不疑。

  面对只许一次成功的挑战

  他自告奋勇啃下“硬骨头”

  有一次,杜忠兴所在的工段接到一项技术任务,经济价值高达22万元,技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但由于资源稀缺,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按规定,这项工作只能由5级以上的技工来操作,当时工段里有3个8级技工,6个7级技工和十几个6级技工。

  但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有人肯站出来啃硬骨头。当时的杜忠兴只是一个5级技工,按规定是不能操作的,但杜忠兴却自告奋勇报名。他带领两个助手,仅仅用了16天就完成操作,比规定期限提前了4天。经过测试后,产品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标准。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基地的工号开始撤并。杜忠兴被分到了一个新的工号,这个工号共有6000多人,技术过硬的杜忠兴被任命为热处理组副组长,直到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杜忠兴说,氢弹试爆成功的那一天,基地简直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每个人都又唱又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那一刻,很多人都抱在一起,幸福的泪水肆意流淌,10年来的苦在那一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退休后,老人最乐于分享那些往事

  把纪念证书和奖章看成“传家宝”

  在儿子杜志峰眼里,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像一个谜,怎么都猜不透。“那时候,父亲的工作是绝对保密的,我们一直以为父亲就是造拖拉机的。一直到50岁退休,他才和我们说实话。那一刻,很自豪,替父亲感到骄傲。”

  昨天,记者和小儿子杜志峰聊起老人的退休生活。

  “老人最喜欢和小辈聊起他的那些故事,有时候碰到街坊邻里感兴趣的,他也会和别人讲讲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聊就是几个钟头。”

  杜志峰说,这次老人收到的是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50周年的纪念证书和纪念奖章,10年前还收到过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纪念奖章。

  “老头子都把这些东西当宝贝,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看一看,都不舍得让我们看,生怕弄丢了。平时一直都放在枕头底下,当宝贝一样收着。”

  杜志峰说,有段时间,老人生病了,住院。后来查出来是尿毒症,一住院就是大半年。

  那一次,老人第一次把这些纪念章和证书交到杜志峰手上。“这是老头子这辈子最在意的东西,要我好好收着,给孩子,祖祖辈辈传下去。”

标签: 氢弹;老人;父亲;奖章;戈壁滩;技术工人;纪念证书;成功;技工;探...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