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四代人十几名教师 一张全家福记录下一家子与教育的缘分
2017年10月03日 09:27:43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徐叶 通讯员杨剑 薛丛川

  童中方老人参加孩子们的开蒙礼。

  在鄞州区塘溪镇童村,童中方一家钟情教育之事,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童中方的父辈中有在私塾教书的,他本人为新中国首批校长之一,他有3个儿女曾选择当教师,孙辈中当教师的个个都有高级职称。

  如今,老校长童中方虽已离世,但他2014年在奉献了一辈子的小学门口难得和家人一起拍下的全家福,却激励着后人:心系教育,并为之奋斗终生。

  第二代 老校长童中方钟爱教育一辈子

  今年上半年,96岁的童中方离世,抛下了钟爱一生的教育事业。70多岁还到学校当门卫,临终前将省吃俭用的一笔钱款捐给学校,他的执着感动了很多人。

  童中方1921年出生。他生活的童村,是童第周的故乡,素有尊师重教传统,是远近闻名的“教授村”。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童村有300多人考上大学,其中有很多人选择当教师。

  8岁那年,童中方被父亲送到村里的私塾学习。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他念了几年私塾后,就跟着家人下地种田,但战火纷飞又让家人失去了耕田。

  成年后,童中方当上了赤脚医生。当时村里没几个识字的,村里希望他转行当教师。可能是父辈中有在私塾教书的,童中方对教师这份职业带有天然的情感。他没多想,便应允了。1945年,他报名参加了当时鄞县联合中学的师资培训班,一年后学业完成,之后便在塘溪镇、咸祥镇等地的多个山村小学任教。

  当年几个自然村才有一所小学校,每个学校也只有一两个混合班,老师几乎都是“全科教师”,却收入微薄,每月仅有一石米作为薪资,勉强够全家果腹。

  新中国成立后,童中方成为首批校长之一。1949年,他出任塘溪镇童村赤堇小学校长,1950年秋调任塘溪小学任校长,后又到大嵩区校做辅导员,坚持教学直到1980年退休。

  退休后,童中方到赤堇小学当了门卫。小儿子童和风说,父亲这一生离不开学校,只要能为学校做点事情,他就特别高兴。不知情者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兢兢业业工作的白发门卫,竟是老校长。

  童中方素来不喜欢拍照,家中很少有全家福。本文刊登的照片,是2014年老人回赤堇小学探访时的留影,那一次,他当教师的儿女们也基本到场,留下了一张难得的全家福。

  第三代 三人与教育结缘

  童中方有5名子女,长女童英英、次女童君英和小儿子童和风都曾选择做教师。童英英早已退休,童和风在本月也将退休。

  童中方一直要求子女们“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他在当地教育界有一些影响,但从来不为子女“着想”,他的几名子女全都靠自己的本事当上教师。

  “我当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时,父亲都不知道。”童英英是新中国的同龄人,高中毕业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没能参加高考的她做了农民。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童英英19岁时,和父亲一样,被村里选为代课教师。她教过很多科目,一边代课,一边努力学习。转为民办教师后,又通过考试成为塘溪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并一直任教到退休。

  童君英学习成绩好,但当教师的路走得十分坎坷。她也从19岁开始代课,曾在上周、下脚岙、新勇、夏家、童村等山村任教。代课8年,却一直没有转正的机会。她很想当一名教师,却阴差阳错与专任教师失之交臂。为此,她曾怨过父亲的“狠心”。后来女儿出生了,童君英不再四处奔波代课,而是自己办厂,将从教的梦想留给了孩子。

  童和风1957年出生,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农村成为一名拖拉机手。当拖拉机手在当年也是不错的活儿,但童和风始终没放弃学习。他边开拖拉机边学习,被村民称为“童教授”。

  1975年,通过选拔民办教师的渠道,童和风终于等到了机会。5年后,他转正为公办教师,随后一直在边远山村埋头教学,1992年出任横山小学校长,1999年出任总务主任参与筹建咸祥镇中心小学,见证了这所地区中心学校的建设过程。

  “虽然找工作时父亲没有帮过我们,但他对我们的工作作风影响极大。”童和风说,父亲常常教导大家,当了教师就是国家的人,要好好工作。谨遵父亲教导,童和风在暑期、寒假期间也极少休息,几乎天天往学校跑。

  第四代 当教师的个个都有高级职称

  从第一代在私塾当先生算起,童家直系的四代人中已有多位教师。第一代的经历少有记录,从童中方开始的三代人出了10多名教师,总教龄已有250多年,涉及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科目,还出了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是个不折不扣的教师大家庭。第四代教师,更是个个都有高级职称。

  据了解,童家的第四代中,不少人选择走上教师岗位,或者与教师联姻,进一步壮大了家族的教师队伍。

  童英英的大儿子王文舜是鄞州职高的教师,她的小儿媳则是一名普高教师。

  王文舜从小就在童村长大,他对教师的责任非常清楚,也赞同外公的行事准则:一旦做了,便要做好。1989年,王文舜考上宁波师范学院,攻读数学专业。和长辈们一样,他为山村的孩子们付出了很多。毕业后,很长时间内他都在偏远山村任教。上世纪90年代,鄞州教育资源紧缺,他也和长辈们一样成为“全科教师”:在球山中学教过除音乐课外的所有课程。目前,他是鄞州职高的数学高级教师。

  在王文舜看来,他这一辈中,表妹童晓燕算是继承了老爷子童中方的衣钵。童晓燕从小就跟着童中方读书,深受爷爷影响。她并非师范类毕业生,1995年初,她刚到咸祥镇中学任科学教师时,一下子有些难以适应,然而通过不断进修,她也不断“晋级”,现在已是科学高级教师了。童晓燕的丈夫钱益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十分出色。

  还有童君英的女儿童常春,完成了母亲当教师的梦想。童君英的儿媳也是一名教师。

  此外,童中方的大儿子童和邦的儿子媳妇,也都有从教的。

  “父亲常说,教育是功在当代、福泽万代的事业。当教师,教书育人,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好人。”童和风说,在父亲的精神影响下,家中几代都有接班人,而且都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标签: 教育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0036016518897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