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聋哑人的部分“对话”
“我侄子最近要把银行卡里的钱取出来去投资理财,他在纸上写着,年化收益率有12%到15%,是身边朋友推荐的,我劝他根本没用,你们帮忙做做工作吧,我就是担心他被骗了!”
前天上午,一位吴师傅带着他侄子,希望工作人员能劝劝他,做一些思想工作。
聋哑侄子取钱投资想赚高息
吴师傅的侄子是聋哑人,今年已经30多岁,自小失去母亲,一直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至今未婚。
前不久,吴师傅侄子要将银行卡里十余万存款取出来,又不肯跟家人说明用途,经过吴师傅多次耐心询问,他才写纸条透露,自己是想要买朋友推荐的理财产品,是专门针对聋哑人的。
“我看他写的年化收益率有12%到15%,比如存10万元,一年期,年化收益率为12%,那到期后能拿到12000元钱,把钱打到指定账户,时间到了就会连本带息给投资人,可是,我总觉得这事不靠谱。”
吴师傅说,他和家人反复劝阻侄子,这种投资即便是真的有钱赚,风险也是很大的,千万不要受骗。可是,面对家人劝阻,吴师傅侄子不仅没有接受,反而对吴师傅产生了意见。
“我这次就带着侄儿过来看看,希望你们能帮忙推荐一些靠谱的理财产品,毕竟你们是报社,我还是非常信任的,他赚钱心切我也是理解的,就是担心他钱被人家骗了,你们也帮我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交流受阻工作人员多方设法成功劝阻
得知情况后,当天值班的工作人员小朱表示,她愿意来试试做吴师傅侄子工作。
由于交流受阻,劝阻工作一下子面临困境。为了尽快和吴师傅侄子“说上话”,小朱索性拿出笔和纸写了起来,一边用眼神与他交流,一边让他看自己写的内容。
为了让吴师傅侄子有一个感性认识,小朱还用电脑翻出了金报此前报道过的一些案例让他看,希望他多关注新闻。经过一个多小时“无声”劝阻,吴师傅侄子也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谢谢你们,我不会去买那种理财产品的,我也知道我叔带我过来是一番好意,放心。
当天,吴师傅本想让小朱推荐一些合适的理财产品给侄子,但被小朱婉拒了。“吴师傅我建议你和侄子还是自己先多了解,什么理财产品适合自己的,合作平台的背景情况,我们不卖理财产品,只推荐一些我们认为靠谱的平台,有需要了可随时打我们电话了解情况。”
提醒广大残障人士朋友谨慎参与理财投资
事实上,近年来除常见的冒充“公检法”对被害人进行威逼利诱外,以虚假金融理财信息进行诈骗成为犯罪分子最新套路之一。
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过一起案件:2018年2月4日,有多名聋哑人来到北京海淀经侦支队报警,称被一家叫五谷丰源公司给骗了。事后,民警通过手语翻译得知,他们是在2015年至2016年之间,通过朋友介绍得知北京喜来五谷丰源食品公司。
这个公司主要生产富硒猪肉、富硒鸡蛋等农副食品,他们声称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要扩大生产,需要投资,为了获取投资人的信任,公司还不定期组织投资人去位于包头的养殖基地参观,并且与投资人签订了正规的合同,承诺给予投资人每年22%的利息。
面对高额利息诱惑,加上有公司养殖基地在那放着,这些聋哑老年人动了心,纷纷将自己的养老钱取出,当了公司的投资人。
但投钱容易要钱难。当这些老人需要钱,想将投资款和利息取出来的时候,公司的负责人张某便会以现在公司属于上升期,取不出来等各种理由拒绝向老人兑付资金。到了2018年初,有事主到公司“说理”要钱时,才发现已经人去楼空,这才知道被骗了。
为何聋哑人会特别容易上当呢?有民警认为,聋哑人是个特殊的群体,社交圈子相对较小和固定,对圈内人的信任感也相对较强,防范意识比较弱。
民警提醒,理财投资一定要谨慎参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对于一切“超高回报”和“神速致富”等理财投资产品,一定要冷静分析,切勿贪图高额回报,上当受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