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金一德 绘
《孩童》金一德绘
《塔》魏本绘
日前,绘视行旅系列展览在宁波美术馆迎来了它的第四季:相极——金一德师生四人作品展。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闵己赋》中提到“惟否泰之相极兮,咸一得而一违”,相极,意为各达顶点,也就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
展览展示了著名油画家金一德和他的学生李振鹏、魏本、黄涌不同艺术面貌的作品。李振鹏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造型语言极具表现力。魏本以其多面手的姿态,继承了金一德的衣钵,在油画与粉画领域都颇有建树。黄涌则在扎实的绘画能力下,对客观物象有与众不同的认知体系。
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我的画不仅跟别人不一样,跟自己也不一样。因为我每一次都是重新创作,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几十年来,金一德不仅自己坚持思考和实践,更是把这种艺术理念传递给学生。
金一德,1935年生,浙江绍兴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金一德1959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直至今日。他的教学以开放著称,鼓励甚至是纵容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他毕生追求的就是从“无定法”中创造出“只有一人可能的技巧”,他相信艺术家独特的语言、个人的面貌皆在其间。他的工作室以诚恳、坦荡、开放、活跃闻名,这与金老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护有关,他个人的认真与勤奋、他的宽容与鼓励,为创造力与批判力的生长提供了宝贵的土壤。
从他的工作室里走出了一批批重要的前卫艺术家,77级的侯文怡,80级的张培力、王广义,81级的耿建翌、魏光庆、刘大鸿,还有不是油画系的吴山专等。他们都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著名闯将,也使杭州成为了中国前卫艺术的重要策源地。时隔多年,他的这些学生,依然是金一德最大的骄傲。
坚持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探索
艺术评论家高士明说:“金一德的老师和学生们所连接的,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回顾60年的从艺路,金一德认为自己一辈子遇到了三个老师。
1960年,罗马尼亚艺术家博巴受文化部之邀来到杭州教学。金一德告诉记者:“博巴的教学,是把欧洲绘画比较规范的基础教给我们。与当时盛行的苏联绘画不同,博巴在教学中倡导个性,强调结构,推崇中国画的用笔,认为书法是最伟大的线的艺术,提出中国油画应该走自己的道路。”
“从‘博巴班’毕业后,我的心中就有一个梦想,渴望获得自由。”金一德也从此成为了“博巴班”研究生中表现性油画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那个人,尤其是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探索。
金一德生命中的第二位老师是倪贻德先生。因为成绩出色,金一德被挑选担任了倪贻德先生的助教。倪贻德早年是现代派,不仅是画家,还是诗人和剧作家,跟从小热爱文学的金一德甚是投缘。
在当时一统全国的苏派写实绘画的背景之下,博巴和倪贻德的画风都带着表现主义的倾向,持续地给予金一德以深刻的影响,并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概括、果断、坚实、爽朗的画风,以及以简驭繁、直取本质的绘画观念。
“另一个老师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和他们的小说。画画和文学一样需要想像力,尤其作为画家,个人的学养非常重要,你的涵养代表了你的艺术眼光的高低。”金一德坦言文学对自己的创作影响非常大。
呈现表现主义的个人风格
此次展览的《玉兰》系列、《孩童》系列、《老人》系列、《树》系列等,充分展示了金一德先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追求。
一簇簇白玉兰,一株株古柏树,一个个可爱孩童,一个个临风老人……浓烈的颜彩,粗放的大笔,厚重的质感,把中国画的写意融入油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道:“金一德先生以朴笔素心写金石之质、凛冽之气,如萧萧悲心、飒飒大气,令我辈钦服。”
谈到最近的《老人》系列,84岁高龄的金一德说,因为母亲和岳父岳母在2005年相继去世,给自己很强烈的震动,如何从人性的角度探索老人的心理状态,成为了自己创作的冲动。
展览将持续到5月13日结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