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枣树村,青瓦白墙干净马路,村民安居乐业
这里已变成青川的滕头村
石光武拿出桑果招呼宁波客人
记者在枣树村采访记者章萍摄
“我们希望枣树村能变成青川的滕头村。”5月8日,当“枣树村”的村名石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当年宁波援建指挥部对它的美好设想言犹在耳,这已经是十年来记者第四次来这里了。
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新楼房,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村子更漂亮了,房前屋后的绿化更加郁郁葱葱,当年这里是宁波援建指挥部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来来来,尝一尝,这可是你们宁波的桑果。”进村的地方就是石光武家的小店,好久不见,石光武胖了一些,精气神更足了。
石光武15岁时右手肢残,妻子是聋哑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枣树村遭受重创,他家也没能幸免,房屋全部倒塌。
震后,正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家庭,拿着政府补助的2.3万元和自己的积蓄,买来材料,率先在村里进行自救,开建永久性住房,并鼓励大家一起把房子盖起来。
也就是在那时,他喊出了两句口号“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感动全国。
2008年8月3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枣树村慰问时,曾专程到他家看望,这两句口号也得到温总理赞赏,并用来激励在地震中受重创的其他人。
宁波带去的三棵桑葚苗如今已长成大树
见面开聊,他就拿出了一个竹篓,里面装了大概两三斤这个季节我们在宁波常见的大桑果,看得出,有些还有点生,挑颗黑的尝了一下,果然是宁波的味道。
“你这摘得有点早,还能再养养,会更甜。”
“再养养,怕它掉了,可惜喽。”石光武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可宝贝了,你们宁波的客人来,他才肯拿出来的,我就从来没吃到过。”一旁陪同的罗义碧现在是黄坪乡机关党支部书记、枣树村第一书记,当年,就是他带领枣树村村民自建自救,他调侃石光武,把大家都逗笑了。
我们没好意思多吃,让石光武赶紧收起来,他打算泡果酒。
坐在石光武家村口小店门口,我们就从桑果开始聊起。
“这是当年宁波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梁慧从宁波带来的三棵桑葚苗,我种在屋后,有两棵结果了。”石光武说,青川的桑果都小小的,不像宁波的又大又好吃。
说起宁波当年的援建干部,不仅名字没忘记,往事更是被一一提起。
宁波规划院“量身定制”枣树村有了新气象
这10年来,石光武夫妻一边经营着村口的小店,一边照顾自己的小孙女,还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工作,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在他的店门上,挂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自强不息。
他的店门口就是村民们摆龙门阵的地方,大家经常回忆念叨在枣树村援建过的每位宁波人。援建结束后,他还去过一次宁波。
“那年,见到传说中的滕头村,果然很漂亮,很有气势。”不过,很快,石光武话锋一转,“我们这里也很好啊,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而且,你们看看,我们住得也舒服,家家小别院,可种花种草。”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枣树村村民盖的房子并没有统一规划,通往各家各户的路也是烂泥路。当年宁波援建指挥部进驻后,他们一方面保留房屋“人字顶、小青瓦、白粉墙、木栏花窗”的当地特色,另一方面迅速请宁波市规划院,为枣树村“量身定制”规划图,注入新农村概念,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村容村貌上一举投下300万元。
村民说,整个枣树村的居住环境比地震以前整整进步了20年。这里的村民地震前很多都是居住在山上,房子还是土坯房。罗义碧带着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如今村容整洁极了,完全可以和宁波的新农村相媲美。
这里和其他村不一样村民享受现在的生活
因为是白天,多数人出门干活,在家的村民并不多。我们进院子时,51岁的白生玉正和家人边挑豌豆,边闲聊。一听到有宁波客人来了,她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满屋子找一次性水杯,给我们泡了两杯今年的新茶。
“青川和宁波是一家,我们能生活得那么好,全靠宁波。”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年宁波援建枣树村的成果,“我们这里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统一的风格,你看吧,这个木兰花窗就是宁波人出钱给我们装的。”
地震前白生玉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在江苏打工,老家的房子还是在山上的土木房。地震后,白生玉和丈夫回来盖了三间楼房。现在女儿都已经成家,丈夫出去打工,她和婆婆留守看家,一边在家里照顾孙子,“每天坐公交车接送,在县城上幼儿园,再干点农活,也是很忙碌的。”
村民王文兰也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独门独院的楼房漂漂亮亮,院子里种满了花草。
她的女儿女婿很能干,有个豆制品加工的小作坊。老伴身体有病,他们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乡卫生院的医生定期会上门看望,医药费也做了减免,负担大大减轻。
“网红”热度消退后村里农家乐重新“洗牌”
村子一圈转下来,一派宁静祥和的感觉。但似乎有点太安静。
“当年你们不是大力发展农家乐吗?现在怎么样了?”
罗义碧挠挠头笑了。
当年的枣树村按照现在的话讲,那就是“网红”,很多人慕名而来。
于是,好几户村民都开始搞农家乐,从一家、两家,到最多的时候五家。
“但是农户家场地有限,接待能力有限,加上我们村就这么点大地方,游客来了,也没有别的好耍的,农家乐的服务也跟不上。”
很快,“网红”的热度消退,枣树村慢慢恢复平静,几家农家乐也重新“洗牌”了,比如最早开出农家乐的那户村民,现在把整幢房子出租给了高速公路施工队,租金收入可观又比较稳定。
现在村里有两家农家乐,生意好的要数石字农家乐。
现在安居没问题了大家关心口袋能够更鼓点
1988年出生的石涛是“石字农家乐”老板兼厨师,目前是为数不多留守村里的年轻人。
“其实,援建人员一开始就提出‘不能住别墅吃红薯’,让我们发展特色产业,‘农家乐’当时在青川还是个新词。”罗义碧说,“枣树村不是不能搞农家乐,之前那些是没有搞好,所以当时石涛有些犹豫,怕亏本,我就鼓励他。”
石涛跟着亲戚学过厨师,有手艺,他将新房子建到了山下,有两层楼加上大院子,宽敞极了,接待几十桌客人都没有问题。
从2011年到现在,石字农家乐在黄坪甚至青川都小有名气,一家人守在一起,经营着这家农家乐,基本每年都有三十万元左右的收入,非常满足。
罗义碧说,村民们现在安居是没有问题了,就关心口袋能够更鼓点就好了。目前,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村里的青壮年还是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在村里的基本搞点种植,大家对现在的生活都心怀感恩。
再回枣树村,这里依然安安静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