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对于学校到底有多重要?想必每个教育管理者都会知道一二。那么,怎么保障一个学校的师资?怎么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这也是宁波市教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
打破铁饭碗,镇海、象山率先实行“县管校聘”
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就是铁饭碗,这是有些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2016年底,镇海、象山被浙江省确定为“县管校聘”制度的试点地区,次年初两地正式开始实行。
该项目中,教师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调整其岗位,或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教师不同意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者虽同意调整到新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此外,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再从事教学工作岗位。
镇海通过区域竞聘、校内竞聘等方式,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也让一些不适合教师岗位的人离开了一线。一个学期后,镇海近900名教师校内竞聘成功,17位教师调整到更合适岗位。同样,象山也有教师因为不能适应原有岗位,调整到更合适的岗位。
“可以说,这项制度既保障了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又倒逼了教师队伍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调动了很多教师的积极性,铁饭碗可以说是没有了。”业内人士说。
不知道未来路怎么走?
宁波给每个阶段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
在激发提高教师积极性上,宁波教育一直不遗余力;同时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宁波教育同样是大手笔,给每个阶段的教师搭建了不同的平台。
当下,宁波市在名师培养中有一套完善的序列——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市名师、省特级教师,每个老师每个阶段都会有目标,职教和普教分开自成体系。
为孵化一支未来的甬城名师队伍,宁波市实施了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卓越工程”,推出5大培养计划。自工程启动以来,参训学员中有36人被评为市学科骨干教师,20人被评为市名师,42人晋升高级职称,并从中涌现了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省市优秀班主任等先进典型,教科研成果丰硕,培训效果日益显现。
同时,针对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过半的现状,还开展了“曙光工程”。该工程以学校为主开展,具体包括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以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
损害教师形象怎么办?
对违反师德“零容忍”
撤职甚至清除出教师队伍
都说教师是良心活,老师对学生好不好,就看老师自己。但近些年,宁波市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师德师风问题。虽然涉及人数极少,却严重损害了教师应有的职业形象。
去年9月,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提出要对教师的失德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惩治一人,该意见被称为宁波史上最严禁令。
对违反师德行为的名优骨干教师,直接取消其名优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及相关待遇;对违反师德的学校领导干部给予诫勉谈话、党纪政纪处分直至撤销党政职务。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清除出教师队伍;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事实上,宁波教育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一直十分重视,每年都会开展专项整治和自查自纠,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市)、学校三级师德师风责任网格和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与下属学校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学校与教师一对一签订承诺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明确相应的问责办法,使全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得到统一,规范从教行为意识不断加强。
编后:从4月19日开始,本报从实事、均衡、育人、服务、创新、队伍五个纬度深度解读宁波教育现代化之路,让市民更加了解宁波教育的了不起。
今年4月,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名单,宁波市的鄞州区、奉化区、宁海县榜上有名。这标志着,宁波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的“满堂红”。
这既是终点,更是起点。未来,宁波教育依然会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