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广州媒体爆出,消费者购买的新鲜蛏子一上锅就炒出了半锅水,同时曝出行业内幕——海鲜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人为降低盐度就可以让海鲜大量吸水,“虚胖”增重。近日,记者征集了10名懂海鲜的宁波吃货,在盒马鲜生悦峰店进行了时长6个小时的现场测试。
海鲜“注水”后能增重多少?
网友在微博上晒出的图片显示,放置在只有标准盐度(标准盐度为18‰)一半的水里(9‰低盐度水),2064克的蛏子几个小时就增重到2854克。
在现实中,商家有没有这样操作的可能性?本次实验一共选取了5种正常养殖条件下的海鲜作为样本。竹蛏、鲍鱼、八爪鱼、蛏子正常养殖的海水盐度在18‰左右,波士顿龙虾正常养殖的海水盐度为22‰。实验中将正常盐度分别降低一半,以便观察结果。
将波士顿龙虾的样本一和样本二分别置于盛有22‰和11‰盐水容器中。其他的海鲜样本一分别置于盛有18‰盐水容器内,样本二分别置于盛有9‰盐水容器内。
经过5小时左右的放置后,分别将样本取出称重。在盐度降低近一半的环境中,海鲜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吸水增重现象。以增重最为明显的竹蛏样本二为例,其重量由170克增至250克,增重80克,增重率47%;八爪鱼样本二(340克)增至470克,增重130克,增重率38%。
“虚胖”增重给消费者带来额外支出
以增重幅度最小的波士顿龙虾为例,只重500克左右的规格,目前大部分菜市场的售价通常为250元左右/500克,以此次实验5小时后增重100克为例,消费者购买一只重500克左右的波士顿龙虾,就要多付50元左右的“海水钱”。
记者观察到,不少海鲜吸水后,外观特征上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以波士顿龙虾为例,尽管增重幅度是最小的,但是外观上的变化已经较为明显,正常的龙虾肚子是偏青色的,“虚胖”的龙虾肚子看起来很胀,呈透明状,背后的肉轻轻一掰,就会露出来;八爪鱼的变化也很明显,放在塑料盒里的八爪鱼都已经沥干了水,但是增重了130克的样本二,明显比样本一“大了2圈”。
海鲜活力降低肉质变差
10份样本都被炒成了菜品,每道菜品对应2个样本,统一采用更容易保持原味的“葱油做法”。由此前通过“史记说商业”征集的10名粉丝,进行现场“盲吃”。
在现场“盲吃”中,除了葱油蛏子的“吃误率”为50%外,其他4道菜品,10位粉丝在“盲吃”后,均十分准确地判断出了哪盘是正常海鲜,哪盘是“虚胖海鲜”。
“其实对于我们老宁波而言,还是很容易吃出来的。比如这个八爪鱼,注水的这份咬起来就没有嚼劲,口感绵软,鲜味也要差上一大截。鲍鱼也是一样,吃了水的肉质,明显要松一些。”从海曙区赶来参与实验的市民车阿姨告诉记者。
消保委:这种行为有违商业诚信
“这样的情况在部分商家中确实存在。”对此,路林水产市场副总经理戎永敢坦言,随着禁海休渔以及进入海鲜销售旺季,确实有部分水产销售商通过这种手段谋取利益,尤其是在不少农贸市场以及中小型餐馆。
宁波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周丽娟认为,这种做法有违商业诚信。她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海鲜时,可特别注意各种海鲜养殖是否有明示养殖的盐度、温度等标准。宁波晚报记者史娓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