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以来,我市所属各区县(市)密集发布了一批招聘优秀教师的公告。与此同时,抢优质教育人才之“戏”也在甬城高校频频上演。短短半年间,宁波大学就引进三名全职院士,助推“双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
师资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打造一支宁波教育铁军,成为宁波教育界着力思考的问题。
搭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关键在于如何给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宁波的做法是让不同阶段的教师有合适的发展平台。
名师工程分普教、职教两个序列,其中普教名师按“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市名师—省特级教师”培养;针对中职学校教师,按“专业教师技术能力—优秀双师型教师—专业首席教师—省特级教师”培养。在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中,增加技能测试环节。眼下,全市已评出的市级教坛新秀(专业教师技术能手)、学科骨干(优秀双师型教师)、名教师(专业首席教师)、省特级教师、享受教授待遇的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分别为4257人、868人、558人、209人和84人。
卓越工程则着重于孵化一支甬城名师队伍。针对青年教师推出五大培养计划,选拔培养50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国内高端集中培训300余人,出国培训近百人,中外合作学科专业博士培养近40人。
针对全市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全体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启动曙光工程。开展专项培训与培养,帮助每位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打好基础,快速提升。该工程以校为主开展,具体包括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以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各区县(市)、各学校积极探索“苗子计划”“种子工程”“顶岗培养”“青蓝工程”等培养途径。其中,宁海县对所有新入职的农村学校教师,前三年在城区进行优质学校顶岗培养。首批教师培养期满后,不仅成为农村学校的业务骨干,还在县级教坛新秀评选中崭露头角。该县的教坛新秀评选获奖面一改城区学校“一统天下”的格局,几乎覆盖所有农村学校。
与此同时,高校师资队伍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升。全市高校有专任教师8292人,其中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占四成多,博士占四分之一强。这两者占比均比6年前增长了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在八成以上。通过“甬江学者”和“泛3315计划”引进高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等举措,优化了在甬高校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管理试点“县管校聘”
在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聘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2016年年底,镇海、象山被确定为“县管校聘”制度的试点地区,2017年初两地正式施行。两地试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镇海通过区域竞聘、校内竞聘等方式,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一学期后,镇海近900名教师校内竞聘成功,17位教师调整到更合适的岗位上。同样,象山也有教师因为不能适应原有岗位,调整到更合适的岗位上。
随后,除涉及区划调整的区域外,其他区县(市)均出台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校长校间流动,解决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不合理的问题,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县管校聘”改革不仅有力保障了学校用人自主权,也成功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实现了从“给我岗位”到“我要上岗”的转变。
教师收入待遇明显提升,与公务员收入联动机制基本建立。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更加到位,不仅建立了市直属学校事业编制教师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设立了600万元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基金……各学校也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积极性。宁波外事学校专门推出了教师“疲劳假”“晚到早归假”,帮助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放松身心。
对教师失德行为“零容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师德师风尤为重要。去年9月宁波教育部门发布一份文件,对教师失德行为实行“零容忍”!其中,对违反师德行为的名优骨干教师,直接取消其名优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及相关待遇;对违反师德的学校领导干部给予诫勉谈话、党纪政纪处分直至撤销党政职务。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将清除出教师队伍;对涉及违法犯罪的将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此前,宁波每年开展专项整治和自查自纠,初步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师德师风责任网格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维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奉化区将师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培训,确保3年内所有教师此项培训不低于40学时;把师德表现作为各级教师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予以体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