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5日讯 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不少地方突出的制约因素。宁波江北区的做法,却生动地破解了这个难题。
江北,是宁波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域是宁波十个县、市(区)最小的,土地供应尤其是产业用地供应不足,“低、小、散”用地两种现象长期并存。
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经过5年的探索,宁波江北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不仅存量用地盘活工作成效明显,还形成了富有“江北经验”特色和品牌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在当前聚焦“高质量发展”大环境下,存量土地从粗放低效向紧凑高效转变,允许改变用地性质,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使用效率,实现功能提升、布局优化和环境改善,这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所在。宁波江北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找到一把化解用地难题的“金钥匙”。
宁波江北新风貌
做得好 国务院奖励千亩用地指标
宁波江北区因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较好,受到国务院督察激励,今年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的奖励。
嘉奖的背后,是上级部门对宁波江北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立足土地创新节约集约利用样板意义的肯定。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并促使存量土地从粗放低效向紧凑高效转变,是国土资源部门在经济新常态下履行土地管理职责的新定位。
宁波江北,用实践验证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江北区共盘活存量土地面积8340亩,项目平均容积率由0.7提升到1.9,盘活存量用地在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评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与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更能真实反映着城市利用产出水平和经济效应。
2017年,江北区实现生产总值增幅9.7%,居宁波市第一。行政区域宁波最小的江北区,用数据印证了自身高水准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做到了“以亩产论英雄”。
在全省县域“亩均论英雄”绩效报告中,江北区2016年亩均税收29.5万元,亩均税收增量4.4万元,在全省89个县(市、区)中排名均为前十。
聚焦“高质量发展”,江北国土以规划调整完善为契机,对产业用地、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用地空间实行前瞻考虑,精准布局。
3月获批的江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为区域中心城区内新增空间布局1.26万亩,涉及甬江北岸区块、电商拓展区、奥体区块等,中心城区外新增空间布局5453亩,涉及慈城高新区、慈城新城区块、保荪区块等;全区共新增布局1.81万亩。
方向对 化解用地难“金钥匙”
一方面是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端制造、高品质城乡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低端、低品质产业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粗放型发展的后果,在全国诸多城市普遍显现。
曾经的宁波江北,也有突出的历史遗留土地瓶颈问题。由于缺乏全局性和科学性,造成了一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低效,甚至是闲置的土地项目。
深切感受到问题严峻的宁波江北,把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土地,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作为了国土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合力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良好局面。
全区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统领,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强化永农保护建设、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建立了“责任+激励、政策+行政”的管理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区。
首先,以“责任”保目标。实行党政同责,将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列入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近六年,江北区共落实耕地占补平衡1.32万亩,全区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其次,以“激励”促绩效。在宁波市率先推出耕地保护激励政策,三年来合计发放耕地保护奖励费693万元,惠及91个行政村。
再次,以“政策”强供给。先后出台了《江北区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实行空间资源利用提升专项行动,促进用地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最后,以“行政”抓管控。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机制,实现建设项目供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2016年度违法用地实现“零问责、零约谈”。
存量土地从粗放低效向紧凑高效转变,允许改变用地性质,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使用效率,实现功能提升、布局优化和环境改善,这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所在。
宁波江北在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实践与探索中,寻找到一把化解用地难题的“金钥匙”。
江北国土盘活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图为由农居混杂旧街区改造而成的省内首座新中式特色学院小镇。
办法妙 土地高效利用的“江北模式”
有专家认为,发展遇到土地瓶颈,并不只是土地供应量小,而是因为土地没用好,缺乏土地高效利用的约束机制。
江北,这片浙东经济发展沃土,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土地刚性需求不断上升,保障需求与留足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那么,宁波江北区是如何创造出土地高效利用的“江北模式”?
除了上述的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的工作机制,江北还有很多做法得到了国家,以及省、市一级的肯定。
存量土地资源盘活需要系统谋划,超前探索,务实操作。
宁波江北对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和低效工业用地“两大抓手”,先进行了重点探索和实践。这两类恰恰也是存量土地资源和空间可挖掘潜力最大的板块。
村级集体建设用地,主要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整治和引入外来资本进行整体承租两种模式,起到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环境增优的积极作用。
低效工业用地盘活上,江北以“二次开发”为试点,创新推出了“进、收、盘、长、扩、升、约、促、转”九字经,相关做法还代表宁波市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作过典型发言。
所谓“二次开发”,即攻坚突破工业厂房分层分幢转让政策限制,逐步扶持优质企业、淘汰低小散企业。例如,柯力物联网大厦拟拆除原4000平方米厂房,新建20层工业楼宇;天荣薄板地块将通过落后产能淘汰和四无问题企业清退,“腾笼换鸟”成功引入万科智能装备;亚虎企业在原厂区绿地上新建15层创业孵化园研发车间,容积率从0.86提升至1.7。
由此,分散的工业园建成一批都市工业楼宇群,土地资源空间也得到转换提升。
存量土地资源盘活还需要注重方法,着眼创新。
江北区利用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搭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先后构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拆后待用”四大数据库,实现了每块土地的位置、现状、规划的“图数结合”,实时动态掌握全区存量“四块地”利用情况,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有这四大数据库,江北的存量土地消纳速度明显加快。2017年江北区盘活闲置厂房17.4万平方米,低效楼宇8.2万平方米。
随着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江北借助“互联网+”,全面实施“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快递送达”办理模式,21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在原国土资源部通报的“2017年度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情况”中,国土江北分局进入全国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前三十名;今年2月,江北不动产登记办理点正式营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对江北来说,这一场以转型升级为目的,以土地节约集约为理念,以盘活存量空间为载体的行动热潮正方兴未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